非洲猪瘟新克星来啦,不是疫苗也非兽药,而是……
- 点击:
- 日期:2020-09-10 09:04
- 来源:新京报
非洲猪瘟在我国已肆虐两年有余,迄今未有有效疫苗问世,虽然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已经进入扩大临床和生产性试验,但疫苗究竟什么时候出来还是个未知数,更不用说,有效药物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没有疫苗和药物,除了严格执行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外,防控非洲猪瘟,我们还能靠什么?近日,科技日报报道的湖南农业大学文利新教授团队研制的非洲猪瘟感染特异性阻断剂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和强免疫原性蛋白P72和P54,利用重组乳酸菌系统精准表达黏膜感染阻断剂,与咽喉和消化道黏膜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封闭非瘟病毒受体结合位点,形成生态占位,可有效阻断病毒入侵。
9月4日,记者从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和长沙市现代种业产业链办公室主办的“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畜禽产业产学研项目成果转化会”获悉,来自湖南农业大学文利新教授团队的原创成果“非洲猪瘟感染特异性阻断剂”产业化项目,正式落户隆平种业硅谷。项目实施后,有望服务5000万头生猪的非洲猪瘟控制,产值达30亿。
文利新介绍,这是在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创新上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团队创新和发展了生物安全理论,提出了新生物安全观和贴膜原理。
“非瘟病毒感染猪,主要通过咽喉部和消化道粘膜入侵,这说明非瘟病毒有开启猪机体的‘钥匙’。通过给黏膜表面贴上非特异性或特异性防护膜,阻断或干扰病毒与黏膜表面受体结合,是高效防控病毒性疫病的最有效手段。”
p72和P54蛋白,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和强免疫原性蛋白,参与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与进入。
文利新团队根据上述理论,对P72和P54基因克隆,重组乳酸菌,再利用重组乳酸菌的精准表达,制成了黏膜感染阻断剂。此后,通过口服方式,与咽喉和消化道黏膜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封闭非瘟病毒受体结合位点,形成生态占位,有效阻断病毒入侵。
这一阻断剂,既不是疫苗、也不是兽药,作用的功能蛋白为亚单位抗原蛋白,不含非瘟病毒基因,无变异和生态风险,无垂直传播。作用机制仅利用竞争受体和物理阻断,应用后能快速扑灭和阻断疫病漫延。
目前,成果已在长沙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支持下,开展了中试田间试验,在全国近百个猪场,数万头母猪和20多万头育肥猪中实施了稳产、复产、精准清除、迅速扑灭疫情方面的应用,效果良好。
来源:新京报
- 2021-10-13向华:阻断非洲猪瘟病毒入侵的九个措施
- 2021-09-01猪场发生非瘟后如何复盘?
- 2021-06-17图文并茂!《非瘟防控》标准的清洗和消毒程序SOP
- 2021-06-04东部区6省市、北部区8省(区、市)签署协议,推动非洲猪瘟等重
- 2021-05-17农业农村部部长:稳妥有序推进非瘟疫苗研发,力争早日投入生产应
- 2021-05-12应对非洲猪瘟,猪场日常管理生物安全细节(三)
- 2021-05-10应对非洲猪瘟,猪场日常管理生物安全细节(二)
- 2021-05-08应对非洲猪瘟,猪场日常管理生物安全细节(一)
- 2021-02-18赵浩:为什么非瘟病毒会杠上某些家庭农场?
- 2021-02-05张桂红:非洲猪瘟下的猪场复产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