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重构猪群免疫程序,应对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挑战,该如何去做?

  • 点击:
  • 日期:2020-09-24 08:46
  • 来源:《猪业》2020年第4期文章

重构猪群免疫程序,应对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挑战

林文耀

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非洲猪瘟已经成为我国养猪业的头号大敌,必将持续影响养猪生产。面对非洲猪瘟常态化,如何重构猪群的免疫程序,实现减负增效是业内需要思考的新课题。为减少免疫次数导致的免疫应激,针头传播疫病的风险,本研究比较评估“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组合免疫方式与口蹄疫伪狂犬,猪瘟单针免疫的副反应比例,抗体阳性率。结果表明:组合免疫与单针免疫均无出现副反应,提示组合免疫是安全的。组合免疫的抗体阳性率与口蹄疫,猪瘟单针免疫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组合免疫gB的抗体水平与伪狂犬单针免疫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组合免疫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组合免疫 非洲猪瘟 重构 免疫程序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

口蹄疫和非洲猪瘟虽然都是烈性的病毒类传染病,但传播方式却有很大的不同。非洲猪瘟主要是通过高度接触感染,而口蹄疫的传播方式则更加多样,携带病毒的飞沫通过空气进行远距离传播是口蹄疫的传播特点之一。口蹄疫病毒是目前已知的传染性最强的动物病毒,美国养猪信息中心根据疾病的传播能力和感染风险,疾病爆发后对经济贸易的影响,把口蹄疫列为猪的重大传染病之首。我国口蹄疫疫情虽然总体呈稳定可控状态,但是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口蹄疫疫情高达27起,为近十年来新高。

国周边国家持续有口蹄疫疫情报道,同时为填补国内猪肉供应缺口,我国准备扩大肉类进口的来源范围,输入型口蹄疫的疫情爆发风险对该病的防控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猪群感染口蹄疫后,粘膜系统和皮肤的受损更有利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所以,在重点防控非洲猪瘟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控口蹄疫。

自2011年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变异毒株爆发以来,PR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现象较为严重。

猪瘟是威胁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的继发感染。猪瘟临床症状与非洲猪瘟症状相似,难以区别。

在非洲猪瘟肆虐的背景下,做好口蹄疫,伪狂犬,猪瘟的免疫防控可以有效提高猪群的健康,提高易感动物的抵抗力,筑起抵抗非洲猪瘟的防线。但传统的免疫程序对这三种疾病是单独免疫,需要分别免疫三次。免疫次数频繁,通过针头传播疾病的风险加大;人猪接触频繁,猪群应激较大,不利于疫病的防控。而且免疫时间过早,容易受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有研究表明,相同感染剂量下,液体组和饲料组随着暴露次数增加,非洲猪瘟的感染几率也随之增加。当液体组的暴露次数达到10次时,最低感染剂量(1TCID50)的感染几率接近1。

由此可见,减少免疫次数的同时减少人猪接触的次数,降低针头传播疾病的风险,大大降低非洲猪瘟感染的机率。面对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挑战,本研究比较评估“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组合免疫方式与口蹄疫,伪狂犬,猪瘟单针免疫的副反应比例,抗体阳性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苗

猪口蹄疫 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Re-O/MYA98/JSCZ/2013株+Re-A/WH/09,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392253),猪伪狂犬病活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国内最新分离株C株,江苏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225003),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辽宁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41)。

1.2 试验猪场

母猪存栏1000头自繁自养猪场,试验周期:2019年7月20日开始,10月20日结束。

1.3 试验设计

选取70日龄健康仔猪20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0头,试验分组见下表1。具体操作为:口蹄疫灭活疫苗作为稀释液稀释猪瘟活疫苗,然后再稀释猪伪狂犬病活耐热保护剂活疫苗。通过使用方法创新形成口蹄疫-猪瘟-伪狂犬三联苗。首次免疫前、二免前、二免后30天每组随机采血15头,分离血清,-20℃冷冻保存备用,分别进行猪口蹄疫O型抗体,猪伪狂犬病gB抗体,猪瘟抗体的检测。

2-1.png

1.4 统计副反应猪只数量

记录疫苗注射2小时内副反应:可视粘膜发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呼吸急促,站立不稳,肌肉震颤,倒地,口吐白沫等。

1.5 血清抗体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均按照相应检测试剂盒说明书。FMD O 型病毒抗体液相阻断 ELISA 试剂盒:内蒙古金迈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猪瘟(CSF-Ab)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IDEXX公司产品;猪伪狂犬病毒gB抗体ELISA试剂盒:荷兰百测BioChek公司产品。FMD O 型抗体判断标准:对照临界值,抗体效价<1:64 时判为阴性,1:64 时判为可疑,≥1:128 时判为阳性。CSF抗体判定标准:PC <40% 时判为阴性,≥40 % 时判为阳性。猪伪狂犬gB抗体判定标准:效价范围≥1071判为阳性。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利用 SPSSStatistics 2.0软件对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0.05时,判为差异不显著;当P≤0.05,判为差异显著;当P<0.01,判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2.1  组合免疫与单针免疫的副反应比例

组合免疫与单针免疫组的猪只均无出现可视粘膜发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呼吸急促,站立不稳,肌肉震颤,倒地,口吐白沫等副反应现象。

2.2  口蹄疫疫苗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O型抗体的检测结果

如表2所示,口蹄疫疫苗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产生的O型抗体在一免后30天,二免后30天差异不显著(P>0.05)。

2-2.png

2.3  猪瘟疫苗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的抗体检测结果

如表3所示,猪瘟疫苗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一免后30天,二免后30天差异不显著(P>0.05)。

2-3.png

2.4  伪狂犬疫苗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的gB抗体检测结果

如表4所示,伪狂犬疫苗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一免后30天,二免后30天差异极显著(P<0.01),组合免疫产生的gB抗体极显著高于单针免疫组。

2-4.png

 3. 分析与讨论 

猪伪狂犬病变异毒株的出现,猪瘟和口蹄疫呈现零星散发的现状给动物疫病的防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非洲猪瘟的爆发,使我国养猪业面临“老病未除,又添新病”的严重挑战。2020年起饲料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细菌病的防控同样不能忽视。非洲猪瘟常态化使得疫病越来越复杂,为减少免疫次数导致的免疫应激及针头传播疫病的风险,传统的免疫程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养猪生产,无针注射和组合免疫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通过对比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疫苗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方式的副反应比例,抗体阳性率,发现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的猪只均无出现副反应,说明组合免疫是安全的。在抗体阳性率方面,猪瘟和口蹄疫的单针免疫与组合免疫差异不显著(P>0.05);组合免疫组产生的gB抗体极显著高于单针免疫组(P<0.01)。推测可能是该联苗共同刺激动物的免疫器官后有提高免疫应答的作用,口蹄疫疫苗的油佐剂兼具抗原缓慢释放的同时有免疫增强的作用。后续研究将会从免疫机理阐述免疫协同的原因。

通过本研究证明了组合免疫“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适用于临床应用。为了适应非洲猪瘟常态化的防疫需求,建议育肥仔猪参考以下免疫程序:在65-70日龄执行口蹄疫(首免)+伪狂犬(首次肌注)+猪瘟(第二次免疫);95-100日龄执行口蹄疫(第二次免疫)+伪狂犬(第二次肌注)。组合免疫的推广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免疫次数的同时减少人猪接触的次数,降低针头和人员传播疾病的风险,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来源:《猪业》2020年第4期文章
原标题:重构猪群免疫程序,应对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挑战

 

    (编辑:芳建)
    重构猪群免疫程序,应对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挑战,该如何去做?-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