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成本线并非养猪户期望的稳定价位

  • 点击:
  • 日期:2009-06-05 18:39
  • 来源:

根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进入5月份以来,活猪价格一直在9.20元/公斤左右徘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5月20日生猪出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分别为9.76元/公斤和1.64元/公斤,以此计算的猪粮比价为5.95∶1。“从5月6日开始,这已经是猪粮比价连续3周低于6∶1。”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分析处副处长辛国昌透露。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5月15日,商务部已经表示如果猪粮价格比连续4周处于6∶1至5.5∶1之间,将启动猪肉收储措施。

随着猪肉价格延续跌势,猪肉收储能否启动,启动收储将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等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醒说,政府出台的政策是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而不是防止猪价下跌,这一“度”字是整个预案的核心。

应以猪料比价来衡量养猪盈利水平

判断生猪价格是否过度下跌,预警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依据。《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规定,综合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不低于5.5∶1,辅助目标是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不低于0.7∶1,生猪存栏不低于4.1亿头,能繁母猪存栏不低于4100万头。

然而在今年4月份,当很多养猪场已经处于保本甚至亏损状态时,猪粮比价仍然高于6∶1,即相对安全的绿色区域。这不能不引发关注:猪粮比价能否准确反映养猪的盈亏水平?

冯永辉解释说,导致猪粮比价不能准确反映养猪盈亏水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伴随着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的广泛推广,豆粕在饲料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而且因为豆粕价格较高,变化较大,因此对饲料成本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豆粕占饲料添加量的20%左右,但成本却占到饲料总成本的30%左右;玉米虽然占饲料添加量的60%,但在饲料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不足40%。在玉米、豆粕所占比重相差不到10%的情况下,单以生猪价格相比玉米价格得出的猪粮比价显然并不能准确代表投入和产出,也就不能科学衡量盈亏水平。二是在50%~60%的时间中,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的波动并不是高度同步的,因此玉米价格的波动并不能表现出豆粕价格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初级农产品特别是大豆进口量开始大幅增加,国内的大豆定价权逐渐被美国牵住,作为饲料原料之一的豆粕价格随之开始大幅波动。因此,他建议应以猪料比价而不是猪粮比价来衡量养猪盈利水平。以猪料比价来衡量,当前养猪的盈亏平衡点在4.5∶1左右,即1公斤饲料的成本在2元左右,那么养猪成本应该在每公斤9元左右。5月20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为9.21元/公斤,价格已经在成本线左右,部分地方已经亏损。

母猪存栏量还没有下降到合理水平

在冯永辉看来,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每公斤8.4~10元左右的生猪价格,已经接近了生猪养殖的成本线,但还没有迫使较高的母猪存栏量下降到合理水平上。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统计数字,今年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4.4861亿头,能繁母猪4942万头,这一数字远超过国家宏观调控指标确定的生猪4.1亿头和能繁母猪4100万头的水平。

为什么价格持续低迷,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却难以下降?冯永辉分析说,本轮生猪价格下滑面临着两个特殊情况。一方面,在本轮波动中,养猪户的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从2006年2月到2009年4月中,亏损期是7个月,期间每头猪平均亏损92元左右;盈利期是32个月,期间每头猪平均盈利376元左右,其中盈利200元/头以上的共有22个月。以此计算,整个盈亏周期中平均盈利水平达到292.5元/头。在2003年3月到2006年1月的上一轮盈亏周期中,亏损期也是7个月,期间平均每头亏损39元左右;盈利期是28个月,平均每头盈利158元左右,整个盈亏周期中平均盈利水平为118.9元/头。由于在2007~2008年期间赚得多,养猪户的抗亏损能力普遍增强。另一方面,经过了2006年以来的大跌大涨,养猪户根据经验都坚信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能获得高盈利,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这两个方面就导致在猪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母猪存栏量仍然降不下来。'母猪存栏量不少,即使到了消费旺季,猪价也很难反弹至6元/斤左右的理想价位。'因此,他认为预警响应预案就显得启动略早了。

'如果在刚刚出现亏损,母猪存栏量没有适当下降的时候政府就出手干预,增加储备,托住市场,就会把价格稳定在目前的成本线附近。'冯永辉说。

目前的价格对养猪业是一种煎熬

'如果将价格稳定在目前的成本线左右,对整个行业和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冯永辉解释说,这种低水平的市场平稳对养猪业有害无利,因为适当的亏损会使部分资金实力不强、养殖技术不高的养猪户淘汰一部分母猪,从而让出一部分市场份额,带动生猪价格止跌回升。如果价格稳定在成本线左右,最后的结果就是稳定的存栏规模在为饲料业提供了足够规模的需求,为屠宰场提供了数量充足和价格低廉的稳定货源,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廉物美的猪肉的同时,养殖户的钱包被一点点掏空,养猪成为一个'鸡肋'行业。因此,他建议:'与其把价格稳定在成本线附近,还不如让市场价值规律自身调节,让一部分养猪户减产甚至退出,让出一部分市场份额,从而使整个行业都得利。'

肉贵伤民,猪贱伤农,将猪价稳定在怎样一个合理的价位上,才能既保护养猪户的利益,又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冯永辉认为,这个合理的价位应该是每公斤11~13元这一利润线,而非目前的成本线。据他测算,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猪成本也越来越高,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管理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水电成本和意外损失等。对大部分散户和小规模养猪场而言,人力成本和水费是忽略不计的,但在规模化养猪场内,养猪工人的工资必须跟外出打工的收入相当,水费也必须计算在内,疫苗花费也有所增加。受此影响,加上饲料价格的上涨,目前的生猪养殖成本已经涨到了每公斤8~11元,而2006年之前,生猪的养殖成本是每公斤5.6~6.4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生猪价格达到每公斤11~13元时,才能保证每头200元左右的利润;而目前每公斤8.4~10元的收购价格仅能保证成本,并不是养猪户期望的稳定价位。

在他看来,要想使猪价达到合理的价位就必须先把过剩的生产力减掉,让养猪业出现短暂的阵痛,淘汰掉过剩的母猪,而'这个度的把握非常难',但随着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猪合作组织的不断壮大,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会日益增加,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这种需要政府频繁调控猪业生产的局面将逐渐改观。

    (编辑:本站编辑)
    成本线并非养猪户期望的稳定价位-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