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带动万亿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成为趋势
- 点击:
- 日期:2013-07-30 08:48
- 来源:互联网
生猪产业庞大,前后带动多个行业。2012年生猪产值达到1.04万亿元之多,考虑到其上游饲料和动保产业,以及下游的屠宰加工产业,带动的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万亿。
城乡差距决定未来需求空间大。国内城乡居民猪肉两者相差40%的猪肉消费水平。根据世行和粮农组织调查,人均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时,居民对于肉类的消费需求会快速上涨。如果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达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全国农村猪肉消费量每年将增加1500万吨至2000万吨。
规模化带来效益的提升。从养殖场数量看,2010年中国年出栏500头生猪以上的养殖场共有22.04万个,占比仅为0.36%;从出栏头数看,该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共3.23亿头,占年总出栏数的34.54%。横向对比来看,美国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场共有2900个,合计贡献全美61.1%的生猪存栏量和88%的生猪出栏量。
养殖模式:一体化是长期趋势。目前养殖业的模式主要是三种:农户散养、“公司+农户”和公司自养模式。城市化率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农民转变成市民,使得与养殖业具有合作关系的农户减少;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将加大对肉源的控制,要求公司自养模式的比例将会提升。养殖场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使得生猪行业进入壁垒增加。
存栏量高决定难有大的反弹空间。生猪的供求关系决定着价格,同时价格的涨跌,反过来影响生猪养殖的积极性。生猪价格符合典型的蛛网理论。今年以来的能繁母猪淘汰率较低,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维持在5000万头以上,将制约未来价格的反弹空间。我们认为,一般地在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800万头以下时,生猪价格出现反转的概率较大。
温氏vs史密斯菲尔德:两种模式,兼具优势。温氏集团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全国获得快速扩张。Smithfield成功的关键包括四个方面:1)发展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2)一体化模式;3)优质遗传;4)进行战略收购。
从规模化入手,寻找成长确定性公司。在规模化的进程中,大企业市场份额增加导致价格的话语权提升,生猪存栏的波动幅度会减小。美国在80年代中期以后,其价格波动周期延长,由4年一次变成5至6年一次,价格波动的幅度明显减缓,主要是因为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快速上升。长期来看,侧重成长性所带来的投资机会:1)规模化的提升;2)一体化发展。
- 2023-03-10关于开展2023年广东省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申报工作的
- 2023-02-27第一批收储仅7100吨!生猪价格持续走高,近期利好性消息有哪
- 2023-02-21行情一片大好!3月份生猪价格将迎来好转?!警惕“过度看涨”陷
- 2023-01-30生猪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收储策略能否启动?
- 2023-01-28“一心一园三区一带”赋能恩平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 2023-01-16两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生猪家禽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
- 2023-01-16京基智农生猪养殖业务超预期增长,2023年出栏目标200万头
- 2023-01-10猪价“涨跌急转”!能繁母猪存栏连续7个月增长,上市猪企继续“
- 2023-01-03生猪期货持续上涨,新一轮猪价“大涨”就在眼前?
- 2022-12-16养户集中出栏引发踩踏,生猪将出现季度去产能?大猪企资本动作频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