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牧医所小型猪近交系研究达国际水平
- 点击:
- 日期:2013-12-23 08:56
- 来源:猪e网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冯书堂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小型猪近交系研究与鉴定”科技成果得到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该研究历时25年,育成的小型猪近交系,实现了猪种质资源创新,丰富了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理论与实践,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将有望在未来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近交系能迅速提供灵敏、准确的科学数据,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目前国际上将近交系小鼠等做为模式动物。但猪较鼠类更近似人类,因此,培育器官大小与人类近似的小型猪近交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据该成果研究第一完成人冯书堂介绍,该项研究以一公一母两头海南五指山猪为系祖,采用“仔配母”、“全同胞”交配、笼架饲养技术等综合措施,逐步克服、跨越了后代畸形率高、弱仔率高、仔猪成活率不足20%和成活率恢复“三个阶段”,成功组建了F20-F23代近交系群体,并具有完善系谱。目前,F23的近交系数已达0.993。
为了验证该成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大量分子遗传和皮肤移植等技术手段,利用猪全基因组高密度SNP(6万多个)芯片技术与海南五指山猪进行比对,进一步证实该近交系猪的遗传均质性高,与现有海南五指山猪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证明是一种新的遗传种质资源;利用分子遗传手段监测了该近交系猪各个世代,发现该近交系特有的分子遗传规律;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近交系遗传基因高度纯合;通过皮肤移植试验,发现该近交系猪的异体皮肤移植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证明其免疫抗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该研究还进一步建立了该创新种质资源近交系猪的鉴定方法等,为其今后大量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据悉,目前该近交系猪已出售3000多头,成功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新药鉴定、转基因食品安全、异种器官移植等
- 2021-04-06生猪产能显著恢复,肉价连续九周回落丨专家:压栏大猪和小型白条
- 2020-09-18神奇!中国农科院双基因编辑猪可同时抵抗三种重大疫病,且繁殖及
- 2020-06-09任重道远丨中国农科院启动“良种猪 国产化”计划
- 2019-11-05农业农村部: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以县为单位计算,只减不增
- 2019-06-21郑惠典副厅长带队督导生猪屠宰环节“两项制度”和清理整治小型不
- 2019-05-08海南农科院专家: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宿主就是猪
- 2018-10-09农科院养起“绿色”猪,惠及2340万头生猪,创造效益10亿元
- 2018-09-17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黑龙江未发现非洲猪瘟新疫情
- 2017-04-17浙江农科院育出新种质“金乌猪”
- 2017-04-10中小型猪场该如何劈新路、谋发展?这三点建议不错……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