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半个世纪 育种情——访台湾福昌总经理杨铿

  • 点击:
  • 日期:2014-05-29 09:35
  • 来源:猪场动力网

5月的北国春城,槐花飘香,在“仔多多”种猪交流平台吉林站之《田姥姥对话》现场,面对着近400位大陆养猪人,台湾福昌总经理杨铿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当记者提出采访的需求时,他欣然接受。在与杨铿的交谈中,记者能深切感受到他的低调和淳朴,却能透过他潜心行业多年的经历,不时表现出对台湾、大陆养猪业细致入微的思考。

谈养猪 他眼里的的夕阳产业

“您多次提到,台湾的养猪业已是夕阳产业,是基于哪些因素提出这样的看法?”没有过多的寒暄,对杨铿的采访我选择了直入主题,对这个台湾养猪人,已早有耳闻。

“关于这个说法,这只是我的感慨”,作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成熟、睿智,带着中年男人特有的气质,杨铿娓娓道来,“台湾养猪业顶峰出现在90年代,当时规模达到2000万头,而当时台湾人口才2300万人,对猪肉的需求为1000万头,而另外1000万头销往日本,这给台湾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在创造了外销市场以后,给台湾的种猪提供了一个有特色的选育,可以做专业的育种,也极大的带动了台湾养猪业的发展”,对于过去的辉煌,杨铿没有过多的描述。

高峰过去可能就意味着低谷,台湾养猪业正如此,“90年代的口蹄疫疫情,台湾停止了猪肉外销,市场也再没有扩大,所以我称之为夕阳产业”。杨铿的回答有些轻描淡写,因此并没给人英雄迟暮的感觉。

确定了内需市场以后,台湾养猪规模形态产生一些变化,100~200头存栏母猪数的猪场存活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主人往往是一对夫妇,他们不管受到内在、外在环境的冲击,都能够生存下来。另外一个存活下来的族群是规模猪场,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而中间层次的猪场就慢慢消失了,”这是杨铿眼中台湾养猪业的现状。

谈育种 “台系猪”是怎么炼成的?

杨铿的国语很标准,令人钦佩,一如他对种猪育种的理解,深入、透彻。结合欧美的先进育种经验,他分析了台湾育种不同之处。台湾建立了种猪登录制度,并由中央做种猪的测定,配合数据库做分析,而国外主要由猪场自己测定,在台湾却是两个测定同时做,虽然中央测定的族群、头数有限,但是可以作为猪场之间性能直接的比较。其次,测定结束以后,会通过种猪拍卖拍卖制度,搭建种猪场和养殖户之间交易的平台,让好的种猪能够通过价格优势得到体现。

对于种猪的选育,杨铿表示,台系公猪始终以杜洛克作为终端的父本,在选育过程中,还要考虑生猪的肉质、口感,保证其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而不是一味强调瘦肉率。对于母系的选育,除了考量产仔数之外,还包括年产性和母性,达到提高种猪的使用效率和年限的目的。此外,由于种猪的选拔往往会通过拍卖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在选育的时候,会将外观体型与生长性能、料肉比结合起来,并重点考虑外形特征。“说到底,不管是公猪母猪,台系猪更多强调耐用特征、适应环境特征,因为只有能够适应环境,良好的基因才能够表现出来,这也是台系种猪与国外种猪最大的不同”,杨铿一语道破。

谈见闻 他眼里的大陆养猪业是什么样子

1996年,福昌进入大陆市场,时光荏苒,曾经在台湾叱咤风云的福昌集团,已经跨过那湾海峡,在大陆演变成广东福昌、广西福昌、浙江福昌……“大陆养猪业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由于常年生活、工作在大陆,杨铿对大陆养猪业有他独到的见解。

杨铿总结了大陆养猪业的四大特点:首先,养猪形态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以散养为主衍化成以规模化、集团化为主,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少见的;其次,养猪成本高,甚至比欧美国家还要高。从成本架构分析,国内的玉米价格进口高,而玉米又主要依赖进口,导致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最终使猪肉的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这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事情;再次,近年来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猪场已经从沿海向内陆发展,每个省区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何让废物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最终让它们回归自然,也是应该面对的主题。

“近年来,大陆从国外引种数量不断增加,种猪的育种性能得到大的提升。但是,大陆始终没有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种猪品种,反而成为各大国际种猪企业攻城略地逐鹿场。所谓的合资或独资种猪企业,并没有真正做育种的工作,依然走的是“引种——退化——再引种”的老路,”对大陆目前的育种现状,杨铿以过来者的经历,表达他的隐忧。记者参阅了相关数据,“2013年中国进口种猪再创新高,数量达1.73万头左右”,数据说明了一切。

谈未来 他和福昌的民族育种情结

杨铿认为,各国育种方式各有不同,比如北欧的国家育种,北美通过协会组织协助企业做种猪的选育和改良,并且数据库是可以共享的。而反过来,国内一直没有建立种猪登录制度,没有行业标准对种猪进行衡量。另外,国家核心育种场之间缺乏横向、纵向的联系,没有进行企业间的整合,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方式,也只是采用他们的选种方式、数据库进行选育,没有思考如何找到好的种源。在育种这个绕不开的话题上,杨铿表现了对大陆育种现状已表达出隐忧之情,抛开民族情结而言,对一个亲眼目睹“台系猪”由盛转衰的人来说,他希望后来者能够少走弯路。

福昌在台湾从事种猪育种已经长达40多年,在台湾建立了唯一一个私有企业遗传基因研发中心,杨铿希望能够为“中系”种猪育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的帮助,因为台系猪辉煌的曾经证明,中国人也有能力做好种猪的选育和研发。

令人期待的是,今年7月份,由猪场动力网等行业媒体主办,“仔多多”种猪交流平台在台湾福昌的牵线搭桥下,载着大陆养猪人的期盼,将首次跨越台湾海峡。谈到初衷时,杨铿希望借助“仔多多”种猪交流平台,让大陆的养猪业者到台湾去看看,或许台湾养猪业所走的路,可以作为大陆养猪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参考。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正如台湾福昌创始人、杨铿之父杨正宏曾经所说,从台湾养猪业看大陆养猪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采访后记:作为一个入行不久的“行业新人”来说,对杨铿的采访,思绪万千,既有对台湾养猪业盛极而衰的感慨,也有对大陆育种现状的深深担忧,但更多的是,出于对一个企业半个世纪(40余年)坚持不懈做育种的钦佩之情。中系种猪,民族育种,从杨铿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台湾养猪人的民族情结,民族情怀!


原标题:半个世纪 育种情——访台湾福昌总经理杨铿

    (编辑:曦阳下)
    半个世纪 育种情——访台湾福昌总经理杨铿-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