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阶段性成果显现
- 点击:
- 日期:2017-06-12 15:51
- 来源:南方日报
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在广东已推行3年,接近整个项目计划的中期,除了在养殖业方面取得了突破外,该项目还以农业补贴的形式,在农田上试点开展环境友好型种植业项目,包括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农田少耕或免耕等技术。
目前该项目已在江门、清远、茂名等多个地区试点,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南方日报记者日前实地走访各地区试点企业和农户,发现该项目相关技术在养殖排放、农药及肥料用量控制、耕地保护等环节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些项目也为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治理范本。
二楼养猪一楼酵肥,实现几乎零排放
江门市双水镇富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一头头育肥猪被饲养在新建的猪舍内。走在猪舍内,最为直观的感受是,这里几乎没有传统猪舍中那种令人作呕的异味。
富美公司采用的,正是按照世行认可的标准建设的高床发酵型养殖技术,简称高床养殖。在这里,每一座猪舍都是两层楼的建筑,其中,二楼用来用来圈养生猪,圈内的地板均为漏缝设计,生猪的排泄物可以通过漏缝地板落入一层,保证了猪圈内的干净卫生。
落入一楼的排泄物并非直接排放,而是落入了提前铺好了富含发酵菌的垫料中。粪便在垫料作用下,经过机械翻耙,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发酵分解成有机肥。富美公司相关负责人林经理称,目前试验的结果令人满意。
“我们发现高床比过去节约用水80%,几乎是污染物‘零排放’,而且育肥期的猪平均比过去传统养殖的同龄猪重半斤左右。”林经理说。
用水量大、冲洗猪舍排污大是传统养猪破坏环境的两大主要元凶。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不断加大,深圳、东莞已将全市划为禁养区,许多养殖场逐渐搬迁至粤西、粤北等地区,有的干脆停产转行。
据了解,2016年广东省生猪出栏3531.94万头,比2015年下降3.6%;猪肉产量264.38万吨,同比下降3.6%。有分析认为,生猪产能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企业主环保压力增大,从而减产或停产。
高床养殖或将为企业实现生态养殖开辟新的道路,它既能够实现养殖近乎“零排放”,减轻企业环保压力,也能够变废为宝,增加企业收益。
高床养殖技术来源于广东东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自创的技术专利,已实现从500头的小型高床试验到10万头的养殖。此前在河源龙川东瑞养殖场试验阶段,高床育肥猪养殖技术的运营成本约为12.7元/kg,利润率较为可观。2016年秋季,龙川养殖场已完成项目验收,进入正式投产阶段。
在世行项目的推动下,目前高床养殖技术已在清远、江门、潮州、茂名成功推广到8家企业,除了龙川养殖场外,其他养殖场目前步入猪舍建设或养殖试验阶段。全省范围设计高床养殖未来年出栏生猪共54万头,预计项目补贴资金为8819.88万元。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了解到,除了目前已经敲定的8家高床养殖企业,许多企业当前都在积极关注并申报高床项目,项目办也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
推广IC卡机制,减施药肥超8000吨
台山市都斛镇沙岗村世行项目定点农资点,村民邝大姐一大早就来到这里购买农药。她家中主要种植水稻、辣椒,为了杀虫,她挑选了几包烯啶·吡蚜酮。如果按照市面价格,每包需要5元,不过她拿出钥匙扣模样的世行项目IC卡一“嘀”,每包就只需付3.25元。
“参与世行项目3年了,我都在这里买农药和化肥,这里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高,效果好。”邝大姐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会儿的功夫,就有三四个农民来这里购买了农资产品。农资点的经营者黄女士称,这里农资产品又便宜,质量有保证,很受村民欢迎,自己申请加盟农资点以来,也获得了一定的收入。
IC卡机制是世行项目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上一次较为成功的做法。据统计,近年来广东省单位面积施肥量和用药量均排在全国前列,其中化肥施用强度加重趋势未能有效扼制。过度施用氮、磷肥造成化肥流失严重,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进入江河湖泊,已成为主要水域的重要污染源,不仅破坏土壤,而且造成河流的污染。
经过3年多的探索,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目标,在项目区从不同的技术类型入手,建立相应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在补贴机制上,世行项目为解决以往补贴程序繁琐、监督难、效果差等情况,研发构建了现行的IC卡补贴信息管理系统。IC卡补贴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流程类似于城镇居民持社保卡就医,项目农户通过自愿申请参加项目,并获得IC卡。农户凭IC卡到指定农资店购买项目指定的农资。农资供应商凭借农户IC卡系统消费记录数据与农资店、省农业厅项目办定期进行结算。在整个补贴发放过程中,农民只获取农资和服务,不见现金,确保补偿资金的到位和取得实效。
目前,IC卡机制已经在全省10个市的27个县进行推广,累计交易额达1.49亿元,补贴金额达4340.67万元。同时,项目已取得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而产量不减反增、项目农户收入改善的直接效果。
在减排量上,据第三方监测和省农业厅项目办调查统计,项目实施后,肥料每亩可减施15公斤,农药每亩减施1.64公斤,项目实施三年,肥料累计减少使用8050吨,农药减少使用880.7吨。
保护性免耕少耕,不减产、节约人力
台山市都斛镇辛村,绿油油的水稻在阳光下奋力生长。在整齐的田地中,有一片稻田看上去总不很“顺眼”。仔细观察会发现,与其他稻田相比,这里的禾苗不像是仪仗队那样横平竖直地排列,而是长得比较“任性”,一块密集,一块稀疏,高矮也不规整。
原来,这里正是世行项目推行保护性耕作的示范田之一的“万亩高产示范片”。禾苗生长不整齐是因为采用了免耕技术,即不进行土地翻耕而直接插秧。
保护性耕作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节本增效为目的,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
早在2002年,农业部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建立示范点,引导带动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而在2010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2010年度报告》中,保护性耕作第一次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当中。
广东省的保护性耕作是在世行项目的推动下开始试点的。与北方的自然条件不同,广东省属于一年多熟区,水旱连作,无休闲期;气候高温高湿,杂草和病虫害严重;作业工序多,生产成本高;秸秆量大且焚烧严重。因此,广东水田的保护性耕作更是一种新的探索。
广东省保护性耕作重点集中在秸秆与残茬管理(不翻土)、免耕少耕、播种同步施肥、杂草和病虫害防治、与蔬菜轮作等方面。
据了解,少耕、免耕等技术主要是解决土地越耕越深致使农田不饱水、难以机械化种植等问题。此外采用插秧时同步施肥的方式,解决了用肥过量、化肥污染水源等问题。
目前,保护性耕作试点总数已达到10个。台山、博罗、龙川、雷州、罗定、大埔试点以水稻为主体的保护性耕作,面积约1.2万亩;连平、惠阳、龙川、徐闻试点以玉米为主体,面积1000亩以上。
少耕、免耕培养出来的额水稻禾苗虽然没有传统耕地后长得整齐,但产量并没有受到影响。都斛镇辛村“万亩高产示范片”的经营者告诉记者,根据目前一年多以来的试验效果来看,少耕、免耕栽培出来的水稻比原先略有增产,免耕地2016年一季水稻收成为每亩577公斤,而化肥则每亩减少了5公斤用量,此外,还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
获得成效的不止都斛一处,在2016年9月世行项目第6次督查的结果显示,台山、博罗、龙川等地的保护性耕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过一些试点地区因为天气、操作缺乏经验等诸多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试验。
补偿机制如何长期运营?
广东省农业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办主任胡学应介绍,项目运行接近中期,当前整个项目资金使用进度上比世行的计划慢一些,比如计划第三年要用掉总资金的40%,而实际情况是要到第四年才能达到这个比例。
截至目前,世行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需要面对诸多问题,总结经验并研究方案,从而更好地推进下一步工作。
胡学应称,在养殖业方面,最开始两年的进度一直较为缓慢。申报项目的经营者并不多,而且配合也不是很积极。“前几年环保压力不大,因此很多养殖经营者都不愿配合,有的经营者还会中途提要求,甚至拖工期,最严重的拖了1年多,最后我们取消了这个经营者的资格。”胡学应说。
另外,目前高床养殖项目的计划主要是通过较大的养殖企业来实现,投入大,有能力申报的企业主比较有限,因此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出适合中小企业经营的高床养殖。
种植业领域的情况则与养殖业不同,进度要远超原计划。胡学应称,例如此前计划是5年农田减肥减药10%,实际情况是这个目标在第一年就完成了。因此,在中期阶段,项目办对种植业治理的目标有所提升,从计划的2个市增加到10个市。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如何持续运行是诸多项目参与者所共同关注的,这几乎是项目面临的核心问题。
大多数参与项目的农户希望能够得到持续补贴,并且表示如果停止补贴,则可能因为成效低、毒农药见效慢、生物农药价格高等原因,停止使用项目建议的化肥。
与此同时,项目区采取环境友好型种植技术后,农产品品质虽然有所提升,但是销售价格并没有显著提高,环保优势难以转变为市场优势。
对话
推广保护性耕作,首先保证农田不减产
为了更加深入、专业地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情况,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吴银宝、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前院长区颖刚。
▌南方日报:高床养殖技术在环保方面有哪些优势?
吴银宝:传统养殖对于环境最大的破坏来自于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一般而言,一所万头数量的养猪场,每天大约需要150到200方水来清洁猪舍。同时产生大量含有粪尿的污水,处理不当的排放会严重污染河流。而高床养殖在育肥猪期间几乎不需要水来清理猪舍,所以既能节约用水,又能避免排放。另外,高床养殖一般都配备了自动喂料、通风等诸多系统,可以明显节省人力。
▌南方日报:“零排放”果真能够实现吗?
吴银宝:目前所说的“零排放”,主要是指育肥猪阶段,因为只有这个阶段的猪是在高床猪舍内养殖的,可以说是零排放。不过猪出栏后,需要对猪舍进行清洁,这就会有污水产生,当然量非常小,4个月进行1次,分摊到每天大概是6到15方的用水量。另外,保育猪、母猪等目前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养殖,所以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水。
▌南方日报:这种方法对猪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影响?
吴银宝:地缝的设计需要严格的尺寸,太窄不利于粪便排走,太宽会卡到猪脚。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的粪便可以通过地缝漏至下面垫料层,猪在行走中的踩踏动作也可以加快粪便排走。当然,猪在感到热的时候有打滚的习惯,打滚沾染上粪便,确实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高床养殖必需要配备湿帘通风系统,以确保夏季猪舍内的温度基本在28到30摄氏度之间。事实上,漏缝地板(与高床养殖核心技术相似)在国际上已经被成功使用多年,美国、丹麦等欧洲国家的养殖场都很多都使用漏缝地板的方式。
▌南方日报:广东省内目前土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保护性耕作?
区颖刚:保护性耕作重点强调的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典型的是干旱、荒漠化严重的土地,上世纪在国外就已经引起重视,早些年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开始试点。广东省推行保护性耕作是在世行项目的带动下开始的。目前来看,所采用的方式是针对广东省土地面临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措施。广东土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药、化肥使用量远远超过一般水平,农药、化肥通过土壤会污染水源,同时化肥还会造成土壤板结,无法持续耕作。
▌南方日报:采用少耕、免耕技术后,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区颖刚:首先,减少耕作、地面覆盖秸秆都能够减少土壤的流失,保护土壤,实现农业可持续;其次,土地越耕越深会导致机器难以下地,尤其是在水田,拖拉机会陷入田中无法作业,广东很多地方都面临这个问题;第三,水田耕的太深会破坏土地基层,导致底层不饱水。与此同时,少耕和免耕伴随着同步施肥、深层施肥等方式,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解决用药用肥过量的问题。
▌南方日报:少耕、免耕,对于作物生长会造成不良后果吗?有解决办法吗?
区颖刚:最明显的危害就是杂草,不耕地则杂草长得多。目前采用的是一种毒性较低的除草剂进行除草,不过这种除草剂遇水后效力会大大降低,广东夏季雨水多,所以有时使用一次药物的效果不明显。
▌南方日报:保护性耕作在推广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阻力呢?
区颖刚:对农民来说,最关心的当然是产量,所以保护性耕作首先是要保证农田不减产。同时,还需要逐渐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农民在保产的情况之下,愿意为农田可持续发展出力。农民在进行保护性耕作时还需要专业的人士指导,这一方面人力明显不足。另外,目前的免耕、少耕技术虽然获得了基本成功,产量略有提升,但是试验期还比较短,没有遇到极端天气等考验,其成熟度还有待检验。
来源/南方日报
- 2022-08-30定了!370家!2022年广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现代化
- 2022-08-31设有多个奖项!2022年广东省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竞赛即将举办
- 2022-08-25猪价上涨,神农集团欲把猪从云南养到广东,十年内生猪产能破千万
- 2022-08-19还有这种事?广东200余头育肥猪一夜间从240斤“瘦身”成1
- 2022-08-05重磅!温氏、金新农、德兴、壹号食品等10家广东畜禽企业(单位
- 2022-07-22必威安泰邀您参加2022年广东猪业创新发展大会
- 2022-07-15艾佩克科技邀您参加2022年广东猪业创新发展大会
- 2022-07-11广垦畜牧邀您参加2022年广东猪业创新发展大会
- 2022-06-22被誉为广东兽药界的“黄埔军校”,这家企业凭什么40年屹立不倒
- 2022-06-19团结互助共发展!广东海洋大学畜牧兽医校友会正式成立,欢迎归队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