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熨平“猪周期”的波幅 推进规模化经营是关键

  • 点击:
  • 日期:2012-05-26 16:20
  • 来源:人民网

猪肉价格的剧烈变动总会引发不安。价格暴涨令消费者有吃不起肉之虞,暴跌则给养殖者带来亏本之祸。眼下令人心忧的是肉价的下滑。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说,近期猪肉价格出现全国性下跌,亏损惨剧在多地上演。农业部5月2日最新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4.60元/公斤,相比1月份第4周,价格下跌了17.7%。目前,全国猪粮比价已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

价格如此下跌意味着什么?接受记者采访的陵县富龙养猪场场长孙电庆说:“猪又没法养了,卖一车赔一车。”他近日刚以13.6元/公斤的价格卖掉一车生猪,这个价格让他卖一头猪就赔40元。赔本买卖做不下去,当下受损的是养猪人,但很可能会就此埋下下一轮暴涨的种子。此前,这样的暴涨暴跌我们已经历过多次。众所周知,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城乡居民的重要菜篮子产品,也因此群众对猪肉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而且,保持猪肉价格平稳,不仅是消费者的强烈需求,也是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家《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已于近日发布并启动。不过,出台政策是一回事,能否真正对症下药熨平“猪周期”波幅则还有待实践来检验。

此番价格下跌主要原因还是供过于求,亦如去年猪价暴涨主要缘于供小于求。而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猪的生产方向。其实,受去年猪价大涨刺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大量仔猪补栏并在去年底今年初集中出栏,同时,需求量又没有大幅增加,今年猪肉价格的走跌本在意料之中,但跌势如此迅速,连点过渡都没有就把广大养殖户逼入亏损境地,还是让人感到有些猝不及防。显然,于“求”而言,“供”大的不是一点。

市场价格涨落寻常事,猪价周期性波动可以理解。但如果涨也过头,跌也过头,且这种态势一再循环出现,用正常的周期波动来解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还有,几乎每次猪肉价格暴涨暴跌之际,都会迎来国家调控,比如增加农民补贴、启动国家收购或投放等等。但迄今看来,这些措施离解决生猪养殖的无序状态尚远,对猪肉价格削峰填谷的力度也有限,因此,宏观调控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为什么中国的猪肉价格始终走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生猪的散养模式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生猪养殖量占了全球的一半,但集约化程度低。在分散养殖为主情况下,养殖户信息不灵、价格谈判和避险能力差、盲目跟风都不可避免,“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供给大起大落遭遇需求相对稳定,猪价不暴涨暴跌才怪。因此,要摆脱这一恶性循环,推进规模化经营始终是养殖业发展的方向。

而在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经营暂时尚未根本实现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是否得法,对平抑猪肉价格的波动便至关重要。在猪周期过程中,政府迫于调控物价的压力,往往会出手干涉。猪肉价格上涨时,增加养殖补贴便是手段之一。问题是,市场行情好时,即便没有政策刺激,人们也有养猪的积极性,如此情况下再补贴,无异于火上浇油,人们乐享眼前补贴收益,也容易对未来市场造成误判,而生猪养殖的非正常过快增长,必然成为下一轮价格暴跌的诱因。当前猪市的供过于求,就既有养殖户自身盲动的原因,也是政府补贴政策推波助澜的结果。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提高反周期调节的能力,削峰填谷的投放和储备必不可少,但发放补贴和补给谁应十分慎重,比如猪价高涨时,把补贴给社会上低收入群体而非给猪农,可能更合适,对市场信号的干扰也少。同时,政府应尽量少用行政手段调控,而是着力建立生猪养殖预警机制,由解决养猪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入手,引导养猪户适应市场变化,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存栏头数,以期实现市场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动态平衡。 □ 盛 刚

    (编辑:admin)
    熨平“猪周期”的波幅 推进规模化经营是关键-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