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巨大!PSY差距高达16头,成本差距最高达98%,我国生猪养殖业“输”在哪儿?
- 点击:
- 日期:2023-07-03 09:27
- 来源:养猪信息网
我国生猪生产效率分析以及国际竞争力比较
张海峰 贾丽娜 陈南 张裕欣
湛江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
摘 要:本文通过2010年-2021年共十二年的数据对比分析我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生猪生产国在生猪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以及生猪价格间的差异,并给出提升我国生猪生产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散养户相对于规模化养殖户的生猪生产成本更高;同时我国的生猪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均高于世界其他生猪生产国,但由于我国生猪价格较高,让养猪户在生猪销售收入方面有较大优势。
关键词:生猪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生猪价格;国际竞争力
1 分规模我国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比较
我国生猪供给水平的显著提升与生猪养殖技术、规模化养殖以及国家相关利好政策息息相关,生猪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成绩的背后依然遭受疫病、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猪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波动较大。
从成本情况分析,自2010年以来到2021年,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我国大中小规模以及散养殖户的生猪生产成本呈现逐年波动上升的态势。从2010年至2021年,大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成本由1164.6元/头上升至2387.3元/头,增速高达105.0%,年均增速为8.75%;同期中、小、散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分别由1179.7元/头、1164.8元/头、1250.1元/头上升至2510.8元/头、2564.2元/头、2709.2元/头(表1),增速分别为112.8%、120.1%、116.7%,年均增速分别为10.25%、10.92%、10.61%。纵观总体波动趋势,在2017-2018年间,各规模养殖户的生猪生产成本出现明显小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在这两年我国玉米、豆粕等生猪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下降造成。2019年生猪生产成本出现回升,在2020年达到峰值,综合外部环境来看主是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致使生猪出栏不足,养猪场的生物安全全面升级,各项管理成本提升。
从收益情况看,生猪养殖主体的收益与其养殖成本息息相关,从2010-2021年间,不同规模养殖户的收益呈现较大波动。从2019年开始,散户和小规模户的生产利润转负为正,同比增长分别为370.9%、1837.2%;中规模户与大规模户的利润则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2544.4%、1838.6%。到2020年,各规模养殖户的利润更是出现大幅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导致生猪供需失衡造成猪肉价格大幅增长。相对生猪成本的上升,生猪利润的提升幅度更加显著。2021-2022年由于生猪价格的低迷,我国生猪生产收益水平下降。此外,单从2022年的养殖收益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的亏损现象比较严重,根据湛江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的实地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农户的绝大部分存在贷款难、没有钱买饲料等资金链断裂现象,这一现象在2022年第四季度才有所缓解。可见我国中小散养户在农业融资方面与大企业相比存在巨大的竞争力差异。在生猪价格低迷时期,中小散养户的生存能力远低于大企业。
从生猪生产的单位成本来看,2010-2021年间,散养户的年均单位成本远远高于规模户的年均单位成本,而且成本差距呈波动扩大趋势,说明随着技术的进步,生猪生产过程明显存在着规模经济,也就是生猪养殖规模和其单位成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以散养户与大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对比为例,其成本差距逐年扩大,从2010年两者之间单位成本相差不到1元上升到2020年其差距增加到了3元以上(表4)。但2021年散养户的生猪生产单位成本较2020年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病死猪无害处理等疫情防控成本的减少。
2 国际竞争力分析
影响我国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除了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方面的因素外,也有微观经营主体选择等方面的原因,但核心因素是生猪生产效率及由此影响的成本收益大小。目前,我国单位生猪生产成本远远高于欧美主要生猪生产国。2021年我国的生猪生产单位成本远高于其他国家,与单位生猪生产成本第二高的意大利相比,高出了接近24%(图1),相比生产成本控制较好的美国、丹麦,我国在单位成本上分别高出约98%、81%,可见在生猪生产的单位成本控制上相差甚远。无论是对规模化养殖还是散养户,适度提高PSY及降低单位增重的生产成本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2.1成本因素
生猪饲料主要以玉米、豆粕等为主,2021年起,生猪饲料的价格较往年有大幅提升,在近五年达到峰值。同时中国生猪养殖的劳动力成本逐年攀高与散养户数量的减少以及劳动力不断转移有关,1990年左右我国生猪生产在劳动力成本控制方面劣势没有体现出来,是因为当时散养户居多,家庭自有劳动力并未计入生产成本,但在1990年后,规模化养殖逐渐取代了散养户,进而一系列固定成本以及管理成本不断增加。最近几年,国内国外的疫病导致生猪的死淘率极高,我国的生猪医疗防疫费也远高于德国、丹麦等世界猪肉竞争力强国。
2.2 生产效率因
从生产效率看,我国养猪企业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较欧美国家差距较大,我国的PSY只有丹麦的近一半(图2),PSY的低位导致生产成本中的仔猪成本位居高位。以反映生产效率的另一个综合性指标MSY(平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育肥猪的数量)为例,目前,我国的MSY约为15头,丹麦最多,约为33头,美国则为25头,差距巨大。
3、生猪价格比较
我国的生猪月平均价格相对美国和欧盟具有大幅度波动的特征,生猪价格的波动不仅极大地影响养殖企业或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居民生活消费以及国家整体的CPI有极大影响。我国生猪的月平均价格整体高于美国和欧盟,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并在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间,价格差距与美国和欧盟达到最大。在2020年8月,我国生猪月平均价格达到峰值,为37.15元/公斤,同期是美国和欧盟的5.6倍和3倍(图3)。虽然月平均价格具有相对优势,但从前面的成本以及生产效率分析可知,我国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收益方面并没有突出优势。
4 政策建议
提升中国生猪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降成本和提效率,主要建议包括四点:(1)进一步推进环保健康的养殖方式,重点是疫病监测系统和防控方案等,生猪的健康与否与成本的控制息息相关。(2)降低对玉米、豆粕等生猪饲料的进口依赖程度,全面推广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猪养殖成本。(3)加快构建我国生猪规模化发展通道,同时规模猪场要结合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学习养猪先进国家和其他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劳动人员的待遇,尽力减少人才的流失,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4)猪价的波动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因此养猪企业在做好内部成本控制之外,还要加强企业管理,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提前布局和规划,尊重市场规律,统筹安排,有计划地生产,尽量减少猪价的波动对生产的影响。
—
来源:2023年《猪业》第一期
编辑:毛洪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2023-07-03猪粮比值“破5”,中小猪场大量“退群”!“政策收储”有望救场
- 2023-06-30六大猪企2年超7万人离职,头部猪企月薪十万寻求人才
- 2023-06-29网传四川出现非洲猪瘟,官方辟谣…非瘟病毒首次被证实可自然重组
- 2023-06-28逆势扩产!神农集团拟定增11.5亿,上市即巅峰曾募22亿 养
- 2023-06-27恶臭难闻!国道垃圾桶旁频现死猪!?多地加大生猪养殖环保力度,
- 2023-06-26新希望业绩说明会:如果能回到过去,扩张节奏会更加稳健一些..
- 2023-06-25牧原、温氏、双胞胎等承诺互不挖墙角,一文速览牧原开放日内容!
- 2023-06-25于博|猪群健康管理8大要点及疫病净化7大条件,养猪人必看!
- 2023-06-21张代坚:头部企业或形成垄断,企业夹缝求生…养猪业乱象丛生,广
- 2023-06-20行情突变!产能持续去化,猪价上涨仍难以为继,养猪人还能撑多久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