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公司两年猛砸2000多亿养猪!现在亏得一塌糊涂,最后的赢家竟是他......
- 点击:
- 日期:2023-07-04 09:05
- 来源:养猪信息网
猪价或将继续下滑,哪些人会被淘汰出局?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和卓创资讯联合监测,截至6月28日当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07,环比下降1.93%。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179.92元。
国内猪价持续下滑。由于南方多地猪病复发,养殖单位出栏积极性普遍偏高,加之部分养殖单位月度计划完成缓慢,挺价情绪偏弱,拖累猪价持续走低。从消费端来看,目前终端市场走货缓慢,并且屠宰企业冻品入库量有限,对猪价几无利好拉动。短期来看,月初北方部分集团猪场出栏节奏或放缓,市场不乏抗价情绪,但南方利空因素仍多,或导致猪价继续下滑。
猪养得太多了,但吃猪的人
没变多,甚至还有下降
今年以来,猪价持续下滑,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看来,猪肉价格的波动来自于供求关系的波动,供过于求是猪价低迷的根本原因。简单说就是猪养得太多了。
“目前我国的猪肉供给已经处于非洲猪瘟以来最高时期。”朱增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猪明显是多了,但是吃猪的人没变多,甚至还有下降。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做了20多年的猪肉批发生意的齐尚港表示,我国猪肉消费量有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参考往年消费情况,上半年除春节外基本都属于猪肉消费淡季。“天气越热,猪肉越卖不动。最近北方这天气,站着不动都出汗,谁家还会炖肉包饺子?”齐尚港说。
此外,在非洲猪瘟之后,消费者的饮食结构也有微妙变化。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指出,之前猪肉价格处于高位的时期,很多消费者转向购买其他肉类,比如鸡肉和牛肉。如今猪肉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居民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了。
15家公司两年砸2000多亿养猪
目前的产能过剩,源自过去几年里生猪养殖企业在规模上的狂飙突进。2019年,非洲猪瘟的爆发导致国内猪价“一飞冲天”,部分企业为了抓住难得的市场红利,疯狂扩张产能。据统计,仅2018年至2022年的几年间,傲农生物就增长了11.4倍,生猪出栏量超500万头;新希望也增长了4.7倍,生猪出栏量1461万头;牧原股份同样增长了4.5倍,生猪出栏量达6120万头。
先来看看在A股上市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ST正邦、天邦食品、京基智农、东瑞股份、神农集团、巨星农牧、罗牛山、新五丰等10家以养猪为主业的公司,以及新希望、天康生物、唐人神、大北农、海大集团等5家本以饲料为主业的资本开支数据:
2020年,由于产能提升艰难,全年生猪价格基本都在15元/斤上方高位运行,养猪一跃成为暴利行业。
也正是在这一年,有股市和银行源源不断输血的上市猪企不约而同看到了逆势扩张的历史性机会,纷纷把扩产的油门踩到底。2020年15家上市公司资本开支达到1392.73亿元,是2018年开支的近五倍。
时间进入2021年,猪价进入了单边下跌的走势,到这一年10月跌到12.42元/公斤的低点。尽管市场急转直下,但在2020年天量资本开支的惯性作用之下,2021年10家公司的开支依然达到了950.3亿元。
到2022年,全行业排山倒海般扩张产能的巨大危机露出冰山一角,一度撒腿狂奔干到行业第三的正邦科技资金链告急,几乎猝死。多家公司把扩张的刹车踩到冒烟,硬生生把资本开支压减到503.3亿元。
此时,2020年、2021年高达2343.03亿元(当然其中还有少量养鸡、饲料业务的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形成庞大的生猪产能,并开始陆续变成产量。大量生猪涌向市场,导致2023年整个上半年,猪价都处于全行业的成本价之下。可以预计,2023年10家公司的养猪业务将几乎全部处于亏钱状态。行业小型玩家傲农生物也一度传出资金链紧绷,4月股价跳水。
15家公司资本开支排名如下:
15家公司中,牧原股份凭借傲视群雄的融资能力,五年投入1158.30亿元扩张其养猪大业,以火箭般的速度实现对老大哥温氏股份的超越。
与此同时,在疫情中遭遇重挫的温氏股份也不甘落后,多年以轻资产模式自诩的老大哥五年砸下743.78亿元扩产升级,和牧原决战紫禁之巅,誓要夺回盟主宝座的勃勃雄心昭然若揭。
新希望原本是饲料阶的盟主,为了和牧原、温氏争雄,五年间不眨眼地撒下716.02亿元,着实令人窒息。
同样是饲料界顶级玩家的海大集团,没有像新希望那样高举高打,而是稳步加码杀入养猪红海,过去五年资本开支逐年攀升,共砸下172.41亿元。2022年,该公司全年出栏生猪约320万头,同比增长约60%。
未列入15家公司里,原本一心养黄羽肉鸡的立华股份,也奋不顾身杀入养猪行业,并着眼于2025年形成年出栏商品猪300万头左右的产能规模。
2023年3月2日,正大集团旗下以饲料和生猪养殖为主业的正大股份出招,拟冲刺上交所主板IPO上市,本次拟募资150亿元,主要用于建设生猪产业链项目和生猪养殖项目,另外42.3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19年至2021年,正大股份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418.78万头、432.50万头和614.55万头。已经属于头部玩家。
为扩产而背上的债务
正在演化成风险
持续下跌的猪价,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此前为扩产而背上的债务正在演化成风险。
事实上,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被誉为“江西猪王”的正邦科技,曾在2019年-2020年间,通过定增甚至举债的方式,抢猪抢人、扩张产能,公司也一度超越温氏股份成为中国第二大养猪企业,仅次于牧原股份。
好景不长,随着猪价持续下跌,正邦科技又开始大幅减员,员工总数在2022年末骤降至8000人,较2020年减员85%。财报显示,正邦科技在2021年、2022年分别巨亏188.19亿元、133.87亿元,短短两年合计亏损超322亿元。
今年5月,由于公司年报每股净资产为负数(巨亏2.8163元),触及了退市风险条例,因而简称变成了“*ST正邦”。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负债超过百亿元的猪企达到两位数,其中牧原股份的负债数额最高,达到1117亿元,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则紧随其后。19家上市猪企的负债合计超过4000亿元,每家猪企的平均负债率均超过60%。
博弈还将继续
猪少必价高,价高必猪多,猪多必价跌,价跌必猪少。想要提高猪价,就要控制生猪的出栏数量。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生猪出栏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0.3%,增幅较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最核心指标。调减产能要从减母猪开始,母猪减少,仔猪、育肥猪也就会减少。近年来,我国猪肉消费量稳定在约5500万吨,按现有生产水平,可以倒推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约4100万头。据监测,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58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9%,依旧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沿。
生猪产业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因为载重大,所以惯性也大,想快速起动或马上刹车,根本做不到,即便现在开始调控,见效也需要等到10个月以后。
事实上,猪企们仿佛并不希望控制母猪数量,并且还持续为其进行“产后护理”。在朱增勇看来,这是因为随着养殖主体和养殖模式的改变,行业的耐受力变强了。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在逐渐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排名前十的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在市场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4.94%提升至17.02%。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研究总监林国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对于中小型养殖主体,猪价波动对大型养殖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小。“大型养殖企业更关注年度均价,只要年度均价高于成本,企业即可获得正向养殖利润。”
“另一方面,企业普遍看好下半年价格走势,减产意愿不强”,朱增勇表示。猪企们并不是盲目自信的,去年上半年猪价也跌了不少,但进入第三季度尤其是10月份之后, 猪价重回上涨通道。到10月20日,生猪价格达到28.59元/公斤,创下年内新高,半年累计涨幅超过100%。“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大型养殖企业也不敢主动压减产能”,林国发补充道。
在林国发看来,未来市场走势仍需观察,预计7到8月市场会有反弹,但空间不大。“对于企业而言,做好增效降本,有利于保持产能的稳定,保住市场份额;对消费者而言,产能的稳定也为价格的稳定奠定基础,毕竟稳价格的核心是稳产能。”朱增勇也持相似的看法,他预计下半年供给相对过剩的状态能够得到缓解,逐渐恢复至供需衡的状态。但由于供给基本面没有变,因此不会像去年一样快速反弹。“对于消费者来说,今年的猪价应该会很友好。”
—
来源:综合自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猪业等
编辑:毛洪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2023-07-05第二批冻猪肉收储来了!新五丰15亿定增落地,外资也来分一杯羹
- 2023-07-03猪粮比值“破5”,中小猪场大量“退群”!“政策收储”有望救场
- 2023-07-03差距巨大!PSY差距高达16头,成本差距最高达98%,我国生
- 2023-06-30六大猪企2年超7万人离职,头部猪企月薪十万寻求人才
- 2023-06-29网传四川出现非洲猪瘟,官方辟谣…非瘟病毒首次被证实可自然重组
- 2023-06-28逆势扩产!神农集团拟定增11.5亿,上市即巅峰曾募22亿 养
- 2023-06-27恶臭难闻!国道垃圾桶旁频现死猪!?多地加大生猪养殖环保力度,
- 2023-06-26新希望业绩说明会:如果能回到过去,扩张节奏会更加稳健一些..
- 2023-06-25牧原、温氏、双胞胎等承诺互不挖墙角,一文速览牧原开放日内容!
- 2023-06-25于博|猪群健康管理8大要点及疫病净化7大条件,养猪人必看!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