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养猪应对策略及预测
- 点击:
- 日期:2008-12-24 22:35
- 来源:
一.全国生猪生产数据形势
㈠、2007年12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6.5%;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9.4%,能繁母猪比重在10%左右,稍高于正常水平;规模养殖稳定发展,规模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0.6%。
㈡、2008年2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8.7%,环比下降3.3%。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7.3%,环比下降1.5%。散户存栏同比增长2.1%,环比下降4.5%。
㈢、2008年4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0.7%,出栏增长3.9%。能繁母猪补栏增加,同比增长25.8%。能繁母猪占存栏量的10.9%,高于正常比例。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1.4%,出栏增长11%,散户发展相对稳定,存栏同比增长3.0%;出栏下降1.3%。
㈣、2008年6月生猪存栏增长5.0%,较去年同期增长10.6%。能繁母猪存栏数5175万头,同比增长22.5%,占生猪存栏的11%;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母猪存栏增幅过大,数量较多。6月份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6.9%,出栏增长17.6%。散户饲养量相对稳定,存栏同比增长5.3%,出栏同比下降4.5%。
2008年6月生猪出栏增长3.7%,较去年同期增长4.8%。1—6月生猪出栏2.88亿头,同比增长2.1%。2008年6月份猪的工业饲料量同比增长了6%,其中母猪料饲料增长5.6%,仔猪料同比增长了13.5%。
㈤、据农业部对20个生猪重点省份跟踪监测,8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0.6%,出栏同比增长16.4%。自4月份以来,仔猪和活猪价格连续21周下降,累计降幅分别达到23.1%和16.4%。猪肉集贸市场价格连续7个月下降,累计降幅达到13.1%。
目前影响后期生猪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些苗头问题已经显现,能繁母猪增长过快,预计明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增加较多,在春节消费高峰过后,价格有可能明显下降,如不采取措施,将可能引发新一轮市场波动,不利于猪肉生产的稳定供应。
二、2005年--2008年6月全国母猪存栏形势
2005年末全国能繁母猪数4893万头,占年末存栏量的9.73%。
2006年末全国能繁母猪数4795万头,占年末存栏量的9.7%。
2007年6月全国能繁母猪数4400万头。
2007年末全国能繁母猪比重在10.1%左右,稍高于正常水平。
2008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5175万头,同比增长22.5%,占生猪存栏的11%,高于正常比例。
三﹑明年生猪生产走势预测
㈠、能繁母猪增长过快,明年生猪将过剩,生猪价格将逐渐走低
国家畜牧司去年9月对全国20个省区的母猪调查结果显示:后备母猪增长过快,同比增长了105.7%,环比增长31.8%。许多地区后备母猪占母猪的比例偏大,在一些地区,后备母猪与能繁母猪的比例接近1:1。国家畜牧司对母猪走势的判断是:后备母猪比例偏大,会导致今年后期仔猪供应量大幅度增加,仔猪供应偏紧的状况将在第四季度得到缓解。
2007年末全国能繁母猪比重在10.1%左右,稍高于正常水平。
2008年4月份能繁母猪补栏增加,同比增长25.8%。能繁母猪占存栏量的10.9%,高于正常比例。
据农业部对20个重点省份的1800个规模场和1800个散养户的跟踪监测,6月底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幅超过21%,能繁母猪数为5175万头。
能繁母猪增长过快,将造成2009年仔猪、生猪过剩。仔猪、生猪过剩必然导致仔猪、生猪价格下跌,仔猪价、肥猪价下跌必然影响农民养殖积极性,宰杀能繁母猪的现象又会发生,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价格下跌—饲养量减少—供应紧张—价格猛涨的恶性循环。
四季度补栏的仔猪,出栏时生猪价格稍有回落,效益就会明显下降,如果回落幅度大一些,就可能出现亏损。
㈡、明年仔猪将过剩,仔猪价格将逐渐走低
能繁母猪的变动是引起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的重要警示指标。通过2007年的母猪存栏变化分析可知,母猪存栏的拐点在2007年的9月份。
2007年9月以后大量补栏的后备母猪,2008年6月份将陆续产仔。根据生产周期推算,2008年1—2季度,仔猪的供应难以有实质性的大增长。2008年三季度末仔猪供应量将会明显增加。
预计2008年4季度末仔猪供应偏紧的历史将结束。
预计2008年3--4季度的仔猪价格将从高价区逐渐转型到合理价区。
预计2009年1—2季度仔猪价格将进一步走低。
预计2009年3—4季度仔猪价格将转型到低谷区。
预计2009年3--4季度仔猪明显过剩。
“天价仔猪”引发的“灾难”
06年4--6月份,全国仔猪价格在7元/kg左右,06年上半年行情最差时,多数主产区的仔猪价格卖到了100元3头,有的甚至5头。时隔近2年后,却暴涨至40--46元/kg! 08年一季度,仔猪价格大幅上涨,上涨幅度远远高于活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广东、湖南、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地的仔猪价格居然卖到了1000元一头的天价。巨大的反差折出的是母猪存栏量的严重过剩和严重不足。
天价仔猪引发新的“灾难:仔猪的天价引发母猪补栏的急剧膨胀,这将大大加快母猪存栏的增长速度,然而其强劲的势头一旦失控,必将导致整个生猪生产面临巨大的风险。
预计08年后期能繁母猪增长过快,可能造成2009年仔猪过剩“灾难”。
“天价仔猪”引发的“灾难”路线图
“天价仔猪”→引发“天价种公猪、天价种母猪”→引发母猪补栏的急剧膨胀→加快母猪存栏的增长速度→加大能繁母猪总量→加快仔猪存栏的增长速度→加快肥猪供应的“饱和状态” →加速猪肉价格下滑→加速肥猪价格下滑→加速仔猪价格下滑→最终产生仔猪过剩“灾难”→宰杀能繁母猪。
今年能繁母猪生产的总体走势是:“能繁母猪严重不足→能繁母猪供求平衡→能繁母猪供大于求”。
㈢、明年生猪将过剩,生猪价格将逐渐走低
二元母猪从补栏算起,一般经过配种、妊娠到仔猪育肥出栏大约需要15--16个月时间。根据生产周期推算,2008年三季度前肥猪的供应难以有实质性的大增长。
2008年四季度肥猪的供应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预计四季度生猪价格从高价位区域逐渐转型到合理价位区域。
预计2009年1—2季度肥猪价格将进一步走低。
预计2009年3—4季度肥猪价格将转型到低谷区。
预计2009年3季度肥猪明显过剩。
生猪需求形势预测
只有需求的回落,才能有效缓解生猪供应压力,才能使猪价开始逐渐回落。去年11月至今年3月,肥猪价格、猪肉价格在高价位上连续五个月上涨,导致需求回落,促使猪肉价格、肥猪价格、仔猪价格在4—10月持续下滑。
07年出栏生猪5.5亿头明显不能满足我国市场对猪肉的正常需求。08年生猪出栏将达到6亿头,将能够满足我国生猪市场的需要。1—3季度生猪出栏的增加依然是在填补市场的空缺,不会造成价格过大下滑。生猪价格的大下降应在2008年四季度,乐观一点可能在2009年一季度。
07年下半年开始的母猪大量补栏,将真正反映到09年的生猪市场上,09年生猪价格形势不容乐观。
预计09年第一季度,猪价有可能接近成本线或亏本﹙自繁自养﹚。06年上半年的亏损在时隔07年、08年两年多后,将再次面临考验,昭示着新一轮的盈亏周期将拉开序幕。
此轮盈利周期自06年8月份开始,至08年10月份已历经27个月,由此推测整个盈利期有望突破30个月﹙自繁自养﹚,09年一季度猪价有可能接近成本线或亏本﹙自繁自养﹚。当然,随着其他成本的上涨,正常区间也有可能前移,微利在08年底到来的可能性也存在。
㈣、猪肉供应将向过剩的方向发展
2008年二季度,生猪价格已开始持续下滑,猪肉供给已逐渐向较宽松的方向发展。
2008年三季度猪价小幅下滑,继续维持较高价位,三季度的猪肉供应已向宽松的方向过渡。
2008年四季度末,猪肉市场偏紧的状态会缓解,猪肉供应将逐渐实现宽松化。
预计2009年1一2季度肥猪供应量将明显增加,供求关系将发生新的变化,猪肉价格将进一步走低。预计2009年3一4季度猪肉供应将向过剩的方向发展,猪肉价格将转型到低谷区。
㈤、天价种猪将在08年末结束
天价仔猪必然引发母猪价格的大幅飙升,从而进一步导致天价母猪现象的发生。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08年一季度,生猪主产区二元商品母猪价格从之前的1800元/头左右,快速地攀升至2300元/头左右。而在2006年上半年的行情最低谷,二元商品母猪的价格仅为400--800元/头左右。母猪价格的快速飙升,必将促进母猪存栏量的增长“提速”,然而作为生猪生产的核心动力,这一势头一旦“失控”,其所造成的风险难以估量。
当前欲补栏天价母猪的养殖户、场须高度谨慎。预计08年末天价种猪历史结束。
㈥、2009年应对策略
生产的关键点在于控制成本及疫病,尤其需要控制好08年底、09年初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以及发情配种。
尽量避免亏损期到来前妊娠母猪、哺乳子猪、育肥猪存栏量过大,导致亏损期间损失过重。
争取亏损期间存栏结构以后备母猪、暂停配种的能繁母猪为主,这样才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亏损期的损失,成功渡过09年的亏损期,迎来新一轮﹙2010年﹚的盈利期。
四、2008年10月生猪价格分析与预测
预计全国10月仔猪供应量明显增加,价格可能继续下跌。
预计全国10月生猪出栏增多,生猪平均价格小幅回落。局部地区会出现小幅反弹。
预计全国10月猪肉平均价格整体出现回落态势,跌幅不会太大。
预计全国10月玉米市场需求相对减弱,原料上涨空间不会太大,平均价格可能继续小幅回落。
预计全国10月豆粕市场需求相对减弱,原料上涨空间不会太大,平均价格可能出现整体下滑态势。
五、关于元坝养猪生产对策建议
㈠、关于元坝生猪产业的产销现状
1.元坝生猪生产的发展概况﹙五大特点﹚
⑴.生猪生产超常发展。一是生猪存栏量超常增长,二是出栏量超常增长,三是猪肉产量超常增长。
⑵.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出栏率显著提高,二是生猪头平胴体重显著提高,三是生猪料肉比显著下降。
⑶.养猪科技日益普及。一是生猪防疫密度明显提高,二是猪的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三是配合饲料养猪面显著提高。四是新式圈舍明显增加,五是治污技术明显提升,六是“六良配套”养殖模式日益普及。
⑷.养猪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区、乡﹙镇﹚有业务和管理部门,二是有较为完善的防疫体系、饲料饲养体系、繁育改良体系,三是发展了科教管理体系、动物检疫体系、饲料兽药监察体系和流通体系,四是乡、镇畜牧兽医站逐步迈上综合经营的路子。
⑸.生猪产业化开始起步。一是养猪专业户(场)的发展全面起步,二是养殖小区的发展全面起步,三是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全面起步。
2.元坝生猪生产的销售概况
我区猪肉绝大比例在市外销售、省内大中城市销售、省外销售,区内城镇与农村销售总量比例很小。在我区的农副产品中,猪肉是主要的外销产品。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全区每年调往外省的猪肉占全区猪肉总产量近1/3。
近几年外销受阻,市场萎缩,主要销往省内大中城市,猪肉出省量已经不足产量的15%。肠衣、猪鬃等附属产品出口则继续保持或略有增长。
3.元坝生猪生产的战略地位
生猪是我区的主体畜产品。元坝区情特殊:农村面积大,耕地面积少,农业人口多,贫困人口量大面广,粮猪型经济结构突出,养猪业是元坝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养猪业,关系到元坝区农业结构的改革,关系到农业生态的平衡,关系到繁荣城乡肉食品市场,关系到改善人民的肉食结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振兴。
元坝生猪生产在四川占有一定地位,是四川的猪肉生产基地,目前人均出栏量、人均猪肉产量名列全市第一名。
4.元坝生猪生产的优势与潜力
①饲料资源丰富。一是耕地面积大,农副产物多,二是粮食总产量大,三是农村人平占有粮食水平高,为发展养猪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廉价饲料。
②猪种资源具有优势。全区主要有2个含有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交组合,一是内三元,二是内四元。全区有3个引进品种,一是杜洛克猪,二是长白猪,三是约克猪。这3个引进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瘦肉多,饲养水平要求高,生长速度快。其主要杂交组合为:杜×长×约、杜×约×长。以上猪种均系我区养猪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巨大资源优势。
③生猪生产基础坚实。我区生猪生产以规模饲养为主,农户分散饲养为辅,利用剩余劳动力高达40%、自产粮食的转化以及下脚料、自宰自食的需要、零钱换整钱、种植业需猪粪作有机肥源等五大动因,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基本饲养量。
④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畜牧机构设置较为完善,技术力量较强,推广服务经验较为丰富。
⑤市场潜力大。尽管近年来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植物性食品需求增加,但是我国居民以猪肉为主要营养食物的特点,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有较大改变。从长远看,市内市场、市外市场、省内市场、省外市场、国际市场仍然有较大的潜力。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也会相应增加。
5.元坝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饲养规模小,组织程度差。我区养猪生产以规模饲养为主要形式,占50%以上比例,但专业户规模较小,产业龙头开始崛起,但数量极少。就现有龙头来看,也还存在竞争力不强、效益不好、影响力不大、牵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产前、产中,尤其缺乏饲料加工龙头企业、产品精深加工的规模企业。
⑵科技水平低,产品品质差。养猪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猪肉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优势。近十多年来,通过推广内三元杂交、内四元杂交、外三元杂交生产技术,对提高猪肉品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大面积生产看,商品猪瘦肉率仅55--60%左右,瘦肉率65%以上的猪良种覆盖率仅占全区存栏母猪的10%左右,仍属低水平、低效益。饲料、兽药的生产使用,以及屠宰、加工、储运、包装,欠缺标准化、规范化,药残超标,肉质欠佳。
⑶市内市场相对饱和,外销市场日益萎缩。除市内自销外,今后我区每年至少有40万头猪需要外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曾是我区生猪的主销区,近几年,由于这些地方工厂化养猪业的兴起,再加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养猪业的迅速崛起,“川猪遍天下”的盛誉已成为历史。国外市场更是萧条,由于外销市场狭窄,导致供需不稳定。
⑷市场波动频繁,养猪风险增大。自1994年以来,我区生猪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约每三年一个波动周期。1997年生猪价格上涨,每头猪约赢利150—200元。1999年生猪价格又处于一个周期的低谷,每公斤价格一直在5.00—5.60元左右徘徊,而养猪成本每公斤约为6.93元,每头猪亏损50—100元。
6.关于元坝生猪产业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①、传统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九十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其中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发展尤其迅速。1990年年出产商品猪5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尚不足10万个。2000年已发展到81.2万个(户),规模养殖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21.4%;年出栏1万头以上(含万头)的大型养猪场也由不足100个而发展到600多个;各种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的数量也由原来的不足100万头而增加到1.1亿头左右,占全国出栏量的25%。2000年,京、津、沪有规模猪场3.35万个,出栏猪907.7万头,约占三市出栏猪总数的84.6%;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千家万户饲养生猪数量虽随其经济发展而有所减少,但规模生产比例逐步扩大,三省规模猪场数占全国的10.7%。而我区至今无一个千头母猪场,至今无一个万头育肥场。由此可见传统生产仍占主导地位。
②、良种覆盖率低。我区生猪良种覆盖率及其生产指标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由于养猪生产繁殖过程中的内三元杂交猪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优质的“洋三元”和配套系生产的商品猪不足10%,要实现农业部提出的2005年瘦肉率为58%以上的“洋三元”和配套系猪达到50%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③、产品深加工开发滞后。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在深加工和产品开发上缺乏创新,无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优势产业,产品缺乏竞争力,以致猪肉及其制品出口日趋萎缩。目前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已占肉类产量的60-70%,我国肉制品仅占肉类总产量的4%。欧洲国家人均肉制品占有量约50千克,我国不足2千克。
2000年四川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生猪生产指标对比
地区 存栏量万头 出栏率% 产肉率% 瘦肉率60%以上 集约化程度
全国 43020 115.4 81.3 24.6 低
重庆 1513 115.0 80.7 25.4 低
广东 2035 155.5 86.3 34.5 中低
四川 5258 126.7 83.2 26.8 低
美国 5934 162.3 87.2 94.2 高
加大 1225 165.2 88.3 92.1 高
丹麦 1191 169.1 89.5 95.3 高
荷兰 1314 163.2 85.1 93.2 高
㈡、关于元坝生猪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影响
1.生猪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带来的影响
⑴脂肪型猪肉比重偏大,瘦肉型猪肉比重偏少。
⑵原始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少。
⑶集中表现在产中比重大,产业链较为松散。
由此可见调整养猪业内部结构,增加养猪生产科技含量,提高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并以此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新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
①关于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农业部关于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归纳起来主要是“优化五大结构”:
以发展食草家畜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重点发展改良肉牛、奶牛、小尾寒羊和杂交山羊,适当发展特种动物养殖。
以牛、猪、羊三大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路子。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提高生猪、活羊、肉类、禽蛋、皮革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打天下。
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服务业。
②关于新阶段的元坝生猪产业发展思路
我区新阶段的生猪产业发展思路应是:“突出抓好瘦肉型猪的发展,主推洋三元、 PIC、内四元”。以乡镇重点建设洋三元、 PIC、内四元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这既是稳定市内市场的需要,又是提高我区猪肉竞争力,扩大市外市场,并努力争取出口创汇的需要。
2.新阶段生猪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影响
综合分析来看,我区养猪业比较优势强于种植业,生猪生产机遇大于挑战。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区生猪生产以市外、市内销售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但市内年人均消费猪肉将有所增加,产品出市数量可能增大,生猪年生产总量将持续增加,养猪业经济效益将逐渐提高。少量优质猪肉尤其是精深加工产品也将进入市区消费市场,但不会对我市造成大的或者根本性的影响。
⑴新阶段元坝生猪产业面临的机遇明显
①养猪基础较好与规模发展机遇。
②品种资源优势与改良增效机遇。
③生产成本较低与增大外销机遇。
④生猪生产总量较大与提高产业效益机遇。
⑵新阶段元坝生猪产业面临的挑战激烈
①养猪粗放型与遭受发达地区挤压压力的挑战
我区生猪生产将遭受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的挤压,外国生猪短时期不会对我区有多大影响,最直接的是国内发达地区的养猪业冲击。生猪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化水平的竞争,俄罗斯等国明确表示只从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猪场进口猪肉。长期以来,我区生猪生产基本上是走了一条粗放型道路,重数量、轻质量、高耗费、低效益的路子。
从衡量生产水平的几项综合指标来看,我区仅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养猪粗放型集中体现在生猪良种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低上。近十年来国内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发展尤为迅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区难以与国内生猪生产发达地区抗衡。由此可见出路在于提高良种化程度、集约化程度、健康养殖程度。
②市场竞争力弱与遭受高精产品挑战
外延式粗放发展使得我区生猪产品量大、质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益低。导致市场竞争力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猪肉及制品品质不高,吸引力较差。优质肉应具备“肉色(鲜红,3—4级)、PH(6.0-6.7)、保水力(70%)、嫩度(6公斤以下)、肌间脂肪(3%-5%)、瘦肉率(56%-60%)”等指标。我区大部分农民饲养的猪品种落后,商品猪不符合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优质肉比例小,大量猪肉不能进行深加工,只能以初级形式低价流向市场。
二是卫生指标达不到标准,安全系数不高。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没有采用国际标准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90年代初我国开始制定药残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90年代末已制定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药残标准,但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我区检测方法和监控体系相对滞后。在生猪疫病防治、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差距较大,如:抗生素滥用、检疫性疾病失控等。而由于环境恶化和防疫不力导致疫病频发,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用药剂量越来越大;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和检疫、检验监督管理体制没有与国际接轨,检测设备和手段落后,国家有关规定得不到切实贯彻,从而导致滥用(包括违禁兽药)和超量用药。产品屠宰、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也是造成污染的途径。
三是没有品牌,信任度差。品牌代表的不仅仅是良种,更代表着完美的流程设计、先进的防疫措施、良好的售后服务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丹麦有个好的当家猪种兰德瑞斯,其猪肉瘦肉率高(67%),品质品感好,安全、卫生均属上乘,因此形成名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深受欢迎,许多国家舍近求远进口。一些养猪业发达国家,历来十分注重猪肉品质和卫生、安全,其主要是集约化、工厂化饲养,客观上为良种的普及、防疫措施的落实和屠宰、加工、包装、储运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其科技的先进、经济的发达也有利于猪肉及其制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③产业体系松散与遭受严密组织程度的冲击
我区生猪生产缺乏健全的产业体系,普遍存在农户自打天下,造成无序竞争。而WTO成员国经过多年发展,普遍已经建立起了国家—地方—业主、从产前—产中—产后、从科技—产品—管理的组织体系。按照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现我国已宣布允许进口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批准的屠宰加工厂生产的肉类产品,这为体系完备的外国生猪业进军我国市场提供了可能。
㈢关于“十一五”元坝猪业发展规划实施问题
⑴总目标:全区能繁母猪存栏达到6万头,其中:外二杂母猪占60%,内三杂母猪占40%。全年出售生猪100万头,其中:外三元、PIC、内四元、肥猪出栏70万头,外销仔猪30万头,养猪业产值达到5亿元(1990年不变价)。
⑵肉猪规模养殖场户目标:建设5500个规模养殖户,规模养殖场户出栏肉猪58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的户3600个,年出栏100头的户1500个,年出栏500头的户300个,年出栏1000头的户100个。面上散养农户1万户,出栏12万头。
⑶ 母猪目标:
2006年能繁母猪存栏3.4万头,育成仔猪56万头;2007年能繁母猪存栏4.1万头,育成仔猪65万头;2008年能繁母猪存栏4.7万头,育成仔猪76万头;2009年能繁母猪存栏5.3万头,育成仔猪88万头;到2010年实现能繁母猪存栏6万头,后备母猪存栏1.5万头,其中:内三杂能繁母猪2.4万头,外二杂、PIC能繁母猪3.6万头。年供育成仔猪100万头,其中:70万头区内饲养,30万头外销,实现外销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元。
⑷“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①乡镇之间的适度规模肉猪养殖户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任务完成太差。
②乡镇之间的适度规模母猪养殖户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任务完成太差。
③从整体来看,适度规模母猪养殖户发展差,仔猪专业乡镇未形成,仔猪产业基地未建成。
④能繁母猪发展任务连续三年都没完成。
⑤区、乡镇、村三级重视力度在下降。
㈣关于元坝生猪产业发展建议
建议采取八大策略及其二十四项措施。八大策略(市场、龙头、生产、产品、科技、体系、工程、政策)。二十四项措施:进行三个市场细分﹙市内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着力打造三种龙头﹙“洋龙”企业、“杂交龙”企业、“本地龙”企业﹚,做好三大产品销售﹙种猪、商品肉猪、猪肉及其制品﹚,搞好三种生产模式定位﹙农户散养、专业场户、工厂化饲养﹚,抓好三大技术创新﹙繁育技术、饲养技术、防疫技术﹚,尽快健全三大体系﹙标准体系、流通体系、服务体系﹚,推进三大主要工程﹙生猪良种工程、健康养殖工程、100万头上市生猪工程﹚,落实三大保护政策﹙“绿箱”政策、“黄箱”政策、“依法治牧”政策﹚。
1.进行三个市场细分﹙市内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⑴保住市内市场,重点是保住市内猪肉鲜销市场,市内几大肉联厂,这将支持我区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⑵拓展国内市场,重点是省内大中城市、京、津、沪等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只要不断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我区猪肉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仍有可能。
⑶力争国际市场,在保证我区猪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努力争取出口。
2.着力打造三龙头﹙“洋龙”企业、“杂交龙”企业、“本地龙”企业﹚
规模化龙头企业是养猪产业化的中坚力量,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增加和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应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养猪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来抓。
三种龙头是:
⑴引进外资,建立高起点、现代化的“洋龙”企业。
⑵通过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嫁接,建立“杂交龙”企业。
⑶通过企业改造、联合、扩张,扶持“本地龙”企业。
在发展龙头企业时,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在发展方向上,突出大(规模大)、高(科技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市场导向向外)、强(带动力强、辐射力强)。
在经济主体上,努力完善和强化已有的龙头企业,增强实力,提高其带动力和牵引力;积极创立新的龙头企业,国有、民营、个体私营、股份合作、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举,不拘一格,不拘形式。
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加工企业+农户”、“流通企业+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模式。
在经营机制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处理生产、加工、经营等几者关系,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以及联产、联营、合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使龙头企业与养猪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在投资渠道上,政府不宜作为直接投资者,可采取项目资助、科技风险投资方面予以支持,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通过银行信贷作为资金来源主要渠道。
同时坚持“二个结合”:把生猪产业化发展同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坚持搞一个企业,创一个特色,建一个名牌,开发一个系列,实现由粗到精,从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应用。
3.做好三大产品销售﹙种猪、商品肉猪、猪肉及其制品﹚
⑴种猪将是我区未来外销的一个优势产品。要充分利用内四元品牌优势,建立内三元母猪繁基地,向西部地区销售。利用种畜场优势,将优良品种(品系)、外二元母猪、PIC母猪向市外扩张。
⑵商品活猪、商品仔猪是进入市场以及外销的主要产品形式。应重点发展商品活猪、商品仔猪交易市场。
⑶调整产品竞争策略,提高猪肉品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猪肉生产的基本目标是生产“有害物质残留已限制到最低限度”、“无公害”的安全优质型、绿色环保型猪肉。针对国外、大中城市、城镇和农村不同消费水平生产不同产品,走精细加工和风味食品之路;同时加大猪鬃、肠衣等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实现产品多元化。
4.搞好三种生产模式定位﹙农户散养、专业大户、工厂化饲养 ﹚
我区养猪生产,不可能完全沿袭经济发达国家那种大型或超大型高度集约化、工厂化的养猪模式,而是大、中、小、散并存,以中小规模为发展方向,这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生猪生产发展的主要模式。
⑴农户散养生猪占全区总量的40%,户平饲养3—5头,以内三元、内四元为主,市场主要是市内小城镇和农村,应加强引导促进发展,重点提高散养农户的养猪水平和生产组织程度。
⑵大力扶持一批养猪专业大户,通过他们示范,带动散养农户提高养殖水平。以家庭为基本饲养单位的专业养猪户,以年出栏50—1000头肥猪的规模为宜,以生产瘦肉型猪肉为主要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内。
⑶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发展工厂化养猪业和推行小区养殖。工厂化饲养生产瘦肉型猪,并由龙头企业进行精加工,打造名牌产品,抢占国内大城市消费市场和出口国外创汇。大力推行小区标准化生产,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而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利用小区这个载体将龙头企业、饲养小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户联结起来,建立起有效的产销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使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养殖,龙头企业按照标准化生产,形成产销加一体化,使分散无序的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饲养小区的技术、安全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保证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市场细分和产品分类,三种生产组织模式饲养品种也应适当区别:农户散养重点推广内四元杂交猪。养殖专业大户重点推广DLY、DYL、PIC 。工厂化饲养重点推广DLY、PIC配套系猪,这是世界广泛推广的高效杂交组合,瘦肉率高、生产性能好、杂交优势明显。
5.抓好三大技术创新﹙繁育技术、饲养技术、防疫技术﹚
高新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基石,是养猪业产业化的支撑。中国猪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主要是非价格竞争力弱。在充分发挥已有的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的同时,必需加强和提高非价格竞争力。因此生猪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都需要高新科技支持,目的在于提高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非价格竞争力,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我区农户养猪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必需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必须重点抓好繁育技术、饲养技术、防疫技术。
⑴繁育技术方面,推行品种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品质。
⑵饲养技术方面,合理选择场地,改进生产工艺;采用优质饲料,保障猪群安全;大力发展和使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停药期、安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
⑶防疫技术方面,严格各种防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和肉品安全;实施养猪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强化可持续发展方针。
6.尽快健全三大体系﹙标准体系、流通体系、服务体系﹚
⑴标准体系建设与落实是应对挑战、生猪产品进入大中城市市场的根本保证。
包括生产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等的制订、实施与监测。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全面建立健全各类标准体系,指导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带动广大养猪农户提高生产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对于种源选用、饲养环境、饲养管理、饲料、用药、商品猪出栏等产前、产中过程都要实施标准化。尤其需要加强的是产后标准,包括对生猪屠宰加工各个环节的检验顺序、项目、内容、方法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根据现有条件,可以分为“放心猪肉”、“安全猪肉”、“绿色猪肉”等三个终级产品标准。只有制订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使猪肉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我区猪肉才能稳住现有大中城市市场以至出口。
⑵流通体系是保证生猪产品顺利进入市场的重要条件。
一是建立市场体系,在相对集中、口岸较好的乡镇建设仔猪、肥猪集散交易市场,在生猪产业化基地集中乡镇建立产地批发市场;二是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各种销售实体、购销组织、贩运大户以及经纪人等中间组织,从而加快产品流通;三是在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元坝品牌猪肉定点摊位和专柜。
⑶服务体系是生猪产业发展及其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围绕养猪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领域,建立既有社会公益性质又有有偿性质的服务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建设,职能部门应加强生猪生产的预警研究,对猪肉供需状况提前进行监测和预先发出警报;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办好信息网站;还可创建和扶植以生猪交易市场预测为目标的企业化信息公司,进行信息采集和传输,建立有效、有用、真实的信息网络,为养猪业产业化及其对外开放服务。
7.推进三大主要工程﹙生猪良种工程、健康养殖工程、 100万头上市生猪工程﹚
⑴深入抓好生猪良种工程。
一是打破各种猪场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现状,在全区范围内将各种猪场联合起来,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种猪的联合繁种,使我区养猪业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建立种猪测评和监督机构。建立这一机构,不仅有利于规范种猪市场,而且是提高种猪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提升我区养猪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三是必需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坚持不懈地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利用市内外、国内外良种良法成果,合理布局,以种畜场、种猪场为种源,以扩繁场为网络,以良种猪制种户为载体,建设示范户、示范园区、示范推广基地,从而改良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我区生猪品质。
⑵认真实施健康养殖工程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建设。区局基本具备快速检验、诊断各种新发猪病和外来疫病的能力,具备对生猪疫情迅速反应和有效预防以及扑灭疫情的能力,初步具备动物及其产品饲养、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实施全程和全方位的快速、有效监控的能力。从而在我区率先建成大中城市品牌生猪产品定点供应基地。
健康养殖主要是指生产环节健康、生产模式科学,它通过调整养殖方式,推进畜禽养殖过程设施完善、程序科学、产品安全、环境友好,最终实现畜禽健康、人健康、环境健康的目标。农业部已将推进健康养殖作为2007年实施发展现代农业的“十大行动”之一。在养猪方面,一是对散养户和中小饲养场进行圈舍改造;二是规范化养殖,形成一套标准规范;三是适当考虑动物福利。虽然在刚刚颁布的《畜牧法》没有用这个名称,但已明确写入了这方面的内容。
实施健康养殖工程的建议与措施
①猪场养殖规模应与排放处理相协调
一是借鉴国外经验,在批准建立大中型养殖场时,要求猪场排放与农田吸纳能力相统一。即兴办养猪场,就必须在其周边有足够的农田来吸纳其排放物。否则政府将禁止其办场。二是适当控制养殖规模。根据其废弃物的消化处理能力来定养殖规模。比如有的养殖场将猪排放物中的干物质用于农田,而将湿物质通过多级净化后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消耗,又防止了污染扩散。三是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沼气工程,消耗部分猪场排放物。推广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实现零排放。
②发展规模经营,有效实施健康养殖工程
目前,除了一些上规模的养殖场外,我区生猪生产还在依靠相对独立的中小养猪户。在这种情况下,生猪生产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建议发展规模经营,有效实施健康养殖工程。尽量减少小户生产,从而减少生产的不规范性,以及疫病控制不严、加工不规范等情况。今后生猪生产由数量型向效益型发展,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只有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才能靠产业化经营将生产的各环节有机联合起来,才能有效实施健康养殖工程。
③严格执行无公害健康养殖规程
建立无公害健康养殖基地,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有利于促进生猪产业的良种推广、技术转化、疫病防治和监督,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可靠原料,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生猪产品效益递增和质量升级。结合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定,严格执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程。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强调对畜禽饮水、饲料、兽药等的严格控制和使用,这种模式的关键控制点是对生产环境和畜牧投入品的严格监管和对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的严格执行。无公害健康养殖基地的规划、选址、饲养、消毒、用药、病死畜禽处理、档案管理、污染治理和运输等均应参照国际现行质量标准,才能有效实现生产、防疫、安全、卫生等全程质量控制。
⑶抓紧建设100万头上市生猪工程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调整结构,培植特色产品,形成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养猪大户,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逐步完成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市内型向市外型、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以此保住市内市场,拓展市外市场,力争国际市场。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调控原则。养猪业产业化发展只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不能凭空臆想,照抄照搬,政府应加强领导,加大宣传、服务、推动力度。
坚持发挥优势与合理布局原则。要充分依托各乡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布局,突出区域发展道路,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避免“一哄而上、无所侧重”现象。
坚持树立典型与整体推动原则。普遍开花既不利于产业化推进,更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要坚持试点示范,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养猪业发展。
总体目标:实现我区生猪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外向型养猪业,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基地建设目标:2010年分别建成三大优质瘦肉猪生产基地:“洋三元”优质瘦肉猪生产基地区、 PIC配套系优质瘦肉猪生产基地区、内四元优质瘦肉猪生产基地区,全年上市生猪100万头。
8.落实三大保护政策﹙“绿箱”政策、“黄箱”政策、“依法治牧”政策 ﹚
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国内保护措施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引起贸易扭曲的政策,称为“绿色补贴”,另一类是价格保护、容易引起不公平竞争的政策,称为“黄色补贴”。“绿箱”政策为农业保护开了一道大口子,要用足“绿箱”政策,把“绿箱”政策作为生猪生产保护的主要手段,在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生猪业发展。适度采取“黄箱”政策。在《农业协议》允许的额度内,对一旦出现进口激增损害生猪产销情况,迅速启动以财政贴补价格的“黄色补贴”。“依法治牧”政策。整顿经营秩序,以法治牧,以法建牧。协调好产、供、销、加、研等各部门各方面的管理,理顺体制,消除障碍,打通症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功能,为养猪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严格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和“无公害食品行动”。
抓好生猪生产中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普查、统检、抽查和跟踪监测,加强养猪企业的日常监督和生猪出栏前的卫生安全检测,坚决对市场上销售和在饲养过程中添加违禁药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查处。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从源头上确保猪肉产品安全,同时落实定点屠宰制度,建立肉品质量全程保障体系,增添消费者食用猪肉的放心感和信任度。
㈤关于当前生猪生产的产销宏观调控
⑴关于当前生猪产销宏观调控认识问题
①当前,急需要在生猪产销上加强宏观调控。
②若对产销形势看不透、摸不准,就会难下决心;
③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调控手段,生猪产销宏观调控就不可能发挥作用。
④如果政府不对生猪产销调控引起足够的重视﹙包括畜牧部门﹚,存有盲目乐观、观望等待、无从下手的感觉,这将对全区的养猪事业产生后患。
⑤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及时给政府当好参谋,如果一旦出现2006年生猪那样严重下滑的局面,我们又没有提前采取措施、又没有提前向政府报告和提出应对方案,将负很大的责任,这决非儿戏。
⑥应建立畜牧信息系统。畜牧部门要组织畜牧中介组织、畜牧企业,为农民和畜牧经营者提供生产和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⑦要指导农民和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通过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约束农民和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饲养、加工和销售,努力规避市场风险。
⑧要研究宏观调控手段。当畜产品生产要超过市场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控下来;当畜产品生产要小于市场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控上去;要建立合理的畜产品储备,以备调控失灵之需。
⑵关于当前生猪产销的宏观调控措施
①肥猪调控措施:
生猪存栏量的增长为生猪供应量的增加提供了基础。08年四季度的生猪供应量仍将持续增加,尤其是 08年四季度、09年1--2季度,前期补栏母猪的第二窝和后期补栏母猪的第一窝肥猪出栏重叠时,生猪供应量将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大幅增长。这就意味着 08年底、09年初的生猪供应量将再次剧烈增加。
因此,单从后市生猪出栏的预测来看,09年猪价将以“回落 ”为主。09年第一季度,猪价有可能接近成本线或亏本﹙自繁自养﹚,09年2一4季度深度亏本。故育肥猪专业养殖户须高度谨慎,否则风险巨大!
建议政府减少仔猪填槽补栏号召,建议育肥猪专业养殖户谨慎填槽,尽量避免育肥猪存栏量过大。
②能繁母猪调控措施:
假如目前全国开始对已经 “失控 ”的母猪存栏量变化采取积极控制,那么 2009年开始的亏损期就会缩短,亏损程度就会减轻。若继续让本以超出正常水平的母猪存栏量持续增加的话,后市的生猪供应就会供大于需,产生过剩,届时猪价会跌得很惨!亏损程度就将相当严重!政府绝对不会为亏损买单!亏损期维持的时间长短是由生猪的出栏量决定的,也就是由母猪的存栏量决定的。假如在亏损期全国不杀母猪,全国生猪供应就不可能减少,就不会出现供需平衡或供小于需,亏损就不会结束。因此,亏损期或者亏损前期全国必须淘汰、宰杀过剩部分的母猪。
然而,经过了超长的高盈利期后,各大养殖场的资金实力将相当雄厚,这将致使亏损到来时若谁都比谁能够扛,都去等着别人杀母猪的话,那么这次的亏损期就一定是一个超常的亏损期!也将是一个赔得超惨的亏损期!
建议一:08年4季度是最不适宜补栏母猪的时候,也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2005 年上半年的教训告诉我们,行情高峰时补栏母猪,其结果是在行情低谷时损失惨重!
建议二:即将进入的“正黄色 ”、“正蓝色 ”预警区是规模养殖场/户淘汰母猪的最佳时机,建议规模养殖场/户可以考虑在随后几个月中择机淘汰掉部分经产母猪,多选留后备母猪,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建议三:规模养殖场/户需要控制好09年初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以及发情配种。尽量避免09年2一4季度亏损期到来前妊娠母猪、哺乳子猪、育肥猪存栏量过大,导致亏损期间损失过重。争取亏损期间母猪存栏结构以后备母猪、暂停配种的能繁母猪为主,这样才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亏损期的损失,成功渡过09年的亏损期,迎来2010年的盈利期。
建议四:尽量减少散养户的母猪淘汰量。散养户的母猪数量,是元坝区母猪总量的主体。应推行淘补平衡机制,实行选留多少后备母猪,淘汰多少经产母猪。应禁止专业队伍贩卖母猪。
建议五:认真吸取 2006年的母猪存栏量失去控制,导致猪价狂涨教训。母猪是生猪生产的 “发动机”,若想生猪价格不出现大幅波动,就必须控制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因此2009年2一4季度应大力发展后备母猪。
建议六:09年2一4季度,应重点发展适度规模母猪养殖户。要重点引导育肥猪专业养殖户走自繁自养的路子,降低仔猪购进成本,减少疫情风险,增加全区的母猪总量。
建议七:09年二季度是规模养殖场 /户补栏后备母猪的最佳时候﹙2010年三季度开始出肥,正赶上肥猪价格黄金期﹚,09年三季度是散养户补栏后备母猪的最佳时候﹙2010年6月开始出售仔猪,正赶上仔猪价格黄金期﹚,这时后备母猪成本最低。
建议八: 2009年区应重点考核各乡镇的适度规模母猪养殖户任务完成情况,应重点考核各乡镇的母猪总量任务完成情况。
⑶树立5种防范意识
针对当前养猪业形势,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谨慎对待猪价的市场波动,树立五种科学防范意识,做到在市场行情好时多赚,市场不好时少赔,防止因市场的“大起大落”而“伤筋动骨”。
一是树立疫病防控首位意识,确保猪群安全无疫。是否控制好疫病问题是养猪业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因生猪供不应求而松懈疫病防控,对补栏生猪一定要隔离、观察、补免,加强消毒等日常饲养管理。
二是树立市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发展。把握市场波动一般规律和自身猪群结构、生产能力,理性补栏,适时出栏,避免因价格下挫而遭受“伤筋动骨”之痛。
三是树立良种意识,挖掘生产潜力。要从定点种猪场引进良种外二元母猪补栏饲养,开展外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对从市场上购进的仔猪育肥要慎之又慎。在行情好时生猪品种差价不明显,一旦价格回落,良种优势将充分体现,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
四是树立标准化意识,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有规模才有效益,标准化才能保障效益。科学选址,健康养殖,按照良种、良舍、良法、良料、良防、良销、“六良配套”养殖模式组织生产。
五是树立协作意识,形成群体规模优势。通过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安排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规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㈥关于生猪品种提档升级问题
⑴生猪品种提档升级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生猪的品质越好,销售就越畅,价钱就越高。近几年我区生猪品种改良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元、四元杂交瘦肉型猪的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目前群众普遍反映,良种猪的供应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到外省购进仔猪风险比较大,成本比较高因此,要把生猪良种繁育作为生猪产业化的源头,加快生猪品种提档升级步伐。要充分利用现有瘦肉型猪种,建立健全基层生猪品改和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户自繁自养能力。要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改扩建一批现代化种猪场,完善种猪繁育服务体系,提高优质种猪供应能力。
⑵以外二杂母猪繁育基地的规模建设,来推动生猪品种提档升级工作。
按照“稳定一批、鼓励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加快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即稳定玉田、天雄、等外二杂母猪繁育场户;鼓励育肥猪专业养殖场户走转型之路,引进外二杂良种母猪,实现自繁自养;新发展一批外二杂母猪专业养殖场户,为全区生猪品种提档升级工作提供种源支撑。
⑶以良种公猪站和人工授精服务网络的完善,来助推生猪品种提档升级工作。
以外二杂母猪专业养殖场户为重点、以外二杂母猪养殖小区为重点,以母猪成片养殖村社为重点,配备长白、大约、杜洛克等良种公猪,建立生猪良繁服务网络体系,切实抓好生猪品改服务。在有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资质或技术实力较强的乡镇,建设生猪人工授精配种站(点),进村入户实施人工授精服务。
⑷以标准化规模养殖,来带动全区生猪品种提档升级工作。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是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雁,要以他们为切入点,进行重点培养、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品种改良示范大户,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全区品改工作。
一是以生猪养殖小区为载体,加快适用技术推广,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努力把养殖小区建设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优质生猪原料供应基地。二是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为主要示范模式,巩固和发展生猪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引导他们整合资源,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三是重点扶持年新增肉猪出栏300--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通过改扩建,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力争规模化养殖量达到全区养殖量的60%以上。
⑸以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来促动生猪品种提档升级工作
一是从2008、2009年的相关项目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对规模养殖示范场户购买外二杂良种母猪、外种公猪给予补贴,促进生猪品种提档升级工作。二是把良种公猪站、人工授精服务网络、二杂良种母猪繁育场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建设,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措施,并在相关项目中安排一定资金解决设施、设备、公猪配套,提高生猪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加强公猪站队伍和制度建设。要加大公猪站队伍人员的免费培训工作,人工授精员应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要建立人工授精技术员管理档案,对服务质量、技术水平、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四是利用2009年生猪价格走低时期,淘汰内二杂母猪,淘汰劣质种公猪,大力推广外二杂母猪、纯种母猪、PIC母猪,这是生猪品种提档升级的最好机会。
⑹生猪品种提档升级总目标
①外二杂母猪、纯种母猪和PIC母猪总量增加。2010年全区能繁母猪存栏总量达到6万头,其中:外二杂母猪、纯种母猪、 PIC母猪总量达到3.6万头,内三杂母猪总量达到2.4万头。
②母猪品种结构优化。外二杂母猪、纯种母猪、PIC母猪占60%,内三杂母猪占40%,内二杂母猪被淘汰。外二杂母猪组合以长约母猪、约长母猪为主,内三杂母猪组合以长约本母猪、约长本母猪为主。
③母猪生产水平提高。母猪年产仔2.1胎以上,胎均产仔达9头以上。
④公猪总量有所增加,良种化程度提高。种公猪以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为主,但终端父本杜洛克比例提高。
⑤商品猪售价提高。内四杂商品猪售价比内三杂商品猪高20-30元,外三杂商品猪售价比内四杂高40-50元。
(以上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元坝区畜牧食品信息网
- 2022-09-0134家农牧企业上半年成绩单公布!有企业养猪收入翻15倍!9月
- 2022-08-12继正邦后又一养猪大户暴雷?!正邦 “断料”风波已解决,代养户
- 2022-08-01下半年养猪平均利润率达20%?!......这场会议透露了这
- 2022-07-28“最高养猪大楼”即将投产!头部猪企投资近百亿,“楼房养猪”靠
- 2022-07-25“养猪大户”被曝买不起猪饲料,出现猪吃猪惨剧!代养户被迫考虑
- 2022-07-22必威安泰邀您参加2022年广东猪业创新发展大会
- 2022-07-21多省上半年生猪出栏数据公布!哪里猪最多?湖南一养猪大户突遭意
- 2022-06-23注意!强降水即将结束,35℃高温天上线,“养猪人”千万要记得
- 2022-06-22让一头猪要节省70元成本的健坤公司,又中标恩平生猪产业园信息
- 2022-06-15事关养猪人命运!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千万不要忽视了…...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