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轮回”

  • 点击:
  • 日期:2008-10-27 16:55
  • 来源:

全球最牛的市场将是农产品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将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罗杰斯

2008年8月3日的一则“高盛亚洲投资基金近期斥资2亿至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的资讯,像一颗定时炸弹在平静的资本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作为世界著名的投行之一,高盛涉足连中国人都不看好的养猪业,确实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在高盛“养猪”的消息公布了4天后,德意志银行又宣布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为何这些外资大佬们在一时间纷纷投资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外资投资的真正用意又是什么?这将给中国的生猪市场带来什么?要想解开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首先分析中国生猪市场特有的“轮回”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猪价的“轮回”

众所周之,猪肉市场价格涨落通常有一个恒定的周期,大约在三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生猪分散养殖,信息传导不畅,经常出现“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的周期波动。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市场上生猪供给充裕,使得猪价下跌,造成大量散养户无利可图,纷纷退出养殖,此时市场供求趋于平稳,而由于养猪的周期比较长,随后将会产生“供不应求”,猪价又被提升,这就是所谓的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轮回”。

最近的一次价格下跌要从2005年末说起。2005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格低到3元/公斤以下,“猪贱伤农”,农户不得以大量处理生猪,甚至部分母猪也由于饲养成本太高而处理掉了。这造成了生猪供给方面的低谷,也预示猪价将要回升。从2007年猪肉价格一路暴涨,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到2008年这两年间只有两次小规模的下降,却丝毫不影响猪肉价格的一路走高。究其原因,北京绿康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北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之前的大量养猪户以宰杀母猪的方式停止养殖造成的市场上生猪供应严重不足。”而广东温氏集团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指出:“疫情的影响、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也都是造成此轮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虽然此轮上涨有些超出价格市场波动的范围,但其最终的走势必然要符合经济周期。从2008年1月起,生猪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本文的众多受访者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未来肉价将继续下调的预期。此轮生猪市场价格“轮回”的雏形基本显现。

根据本刊记者调查,高盛亚洲投资早在2005年以3000万美元投资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雨润食品),后乘胜出击,于2006年以20.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控股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双汇发展)。2007年,东方摩尔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为东方摩尔)在长时间的接触后以巨额资金签下了河南雏鹰集团。2008年德意志银行又出资6000万美元换取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我们不难看出,在2007年之前,这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关注生猪行业的终端深加工环节,而2007年后PE则转向关注生猪养殖行业。这种转型完全与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有关。自2005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出现了下调,猪肉供给充足,可以说深加工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选择权,这时进入深加工环节无疑是掌握了最有利润和最具话语权的环节。自2007年以来,由于猪肉“供不应求”以及价格一路攀高,生猪养殖行业翻身占领了市场的有利地位。导致投资者纷纷涉足养猪场,为的就是在生猪养殖行业的话语权。“我认为目前作为生猪养殖场的机会更好一些,我们掌握着话语权。”东方摩尔首席投资官赵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的猪肉在市场上非常紧俏。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对于屠宰加工的企业来说,即使设备再先进,如果没有稳定优质的生猪货源,一切也都只是空谈。”

这就是风险投资在生猪行业的“轮回”,随着下一个价格周期的到来,生猪产业链上下游的话语权也必将周期性交替。

绝对话语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预计到2015年,全国肉类需求总量将达到8845万吨,其中猪肉总需求量将达到5497万吨,占肉类总需求量的62.15%。虽然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巨大的资源,但是养猪的利润却没有那么乐观。过去的一年里猪肉价格连续攀升,但随着饲料、油价、劳动力成本的相应增加,“生猪利润率最高的时候也只有60%。”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东方艾格)的农业分析师郭会勇介绍说,“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和生猪收购价格下跌的挤压,目前国内养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10%左右。”由此可见养猪行业的利润是微薄的,且具有周期波动性,国际投资大鳄会是因为看重了平均百分之十几的回报而投资如此高风险行业吗?

2005年,雨润食品三次融资共融得7000万美元,其中高盛3000万美元、鼎晖2200万美元、PVP1800万美元。以雨润食品在香港上市一年后的2006年9月19日收盘价6.43港元来计算,三家外资股东持有雨润食品的总市值约为12.5亿港元(约合1.6亿美元)。短短的一年时间,雨润食品的投资回报率竟达到129%,高盛从中净获利3870万美元。2006年4月29日,高盛和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共同以20.1亿元人民币控股双汇发展(其中高盛出资约51%,即10.25亿元人民币)。以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58.99元来计算,2007年底高盛持有双汇发展的总市值为34.8亿元,高盛在一年半时间内的投资回报率为240%。与其他企业的回报率相比,这两家只能算是正常水平,如果由此断定是由于高回报率使得PE纷纷跳进“猪场”的话,未免有些武断了。既然PE并非看中短期养猪业的利润,那么,就要以长远和战略的角度去破解“投行养猪”之谜了。

深入分析“PE养猪”的原因,首先,从投机的角度出发,所谓“投机”就是在最合理的时间提供给别人最需要的东西,以此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纵观整个产业链,目前整合的要求及其迫切,双汇发展将其控股子公司进行增资,以建设年出栏2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从打通其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至销售的产业链的行动为产业链整合打响了第一炮。行业龙头的行动方向必然昭示着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一体化之路。而在整个产业链洗牌中,首先完成“变身”的企业必然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由于专门做养猪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门槛都很高,且土地、人才等资源稀缺,下游环节对产业链上游的整合最经济、快速、有效的方法无疑就是对规模化、高品质的养猪场的收购。规模化养猪场将会由于“稀缺”而卖个好价钱。投资者争先恐后进入养猪业应该不乏这方面的原因。

其次,未雨绸缪生猪期货。2008年7月21日,韩国交易所瘦肉猪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开创了亚洲农畜产品期货交易的历史。生猪期货可避免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并加剧行业内的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的纵向整合。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国,却迟迟未推出生猪期货,PE大举进军养猪业有利于其在日后的期货市场上有更大的空间。

再次,控制生猪产业定价权。如果你认为中国有6亿头的生猪规模,PE们掌握的部分仅仅是九牛一毛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的生猪多以散养为主,如果这些资本大佬们所养的猪占总量的5%,而其他的养猪户仅占0.001%,那么PE就占有了绝对的定价权。绝对的定价权就产生绝对的垄断地位,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使小的养猪企业退出,最终形成垄断。而定价权要依附于健全的产业链,所以一体化的企业成为了控制定价权的“金钥匙”。

东方摩尔的首席运营官赵劲则坦诚的表示:“我们之所以投资河南雏鹰集团这样大型的养猪场,并向产业链上游整合是看好了生猪市场的战略地位。现在生猪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储备。”其意义也在于此吧。

不管风投们的最终目的如何,此次多宗收购养猪场事件毕竟表明了PE们对养殖行业的良好预期,并凸显出中国养猪企业的巨大价值。国际资本大佬们接踵进入中国生猪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仅仅是为了在红火的生猪市场上分一杯羹这么简单吗?生猪行业会否成为另一个外资控制的产业?中国的农业是否正受到新的安全威胁?

然而,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长久以往,生猪产业会不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一旦上游被外资逐渐控制,价格则要受制于人。让我们回顾大豆产业被外资蚕食的三部曲。第一步:入股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并控制这些企业采购的话语权。第二步:借着中国压榨业产能过剩的消息全面收购流动资金不足的中小型压榨企业。至2006年4月,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有64家,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量。第三步:买入南美廉价大豆,再高价转卖给中国的压榨企业。

就是掌握了进口大豆的话语权,使得外资撬开了中国大豆之门,中国的油脂行业被攻城略地,瓜分殆尽。我们不得不花3倍的价钱,以维持食用油的消费。外资整合大豆产业,带来的是中国大豆产业的沦陷,高食用油价格贡献的高CPI和久久不能回归理性的高通货膨胀率。

对比如今外资染指生猪行业的路径,竟与当年侵蚀大豆行业惊人的相似,看来中国的农业安全是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了。

    (编辑:本站编辑)
    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轮回”-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