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海南农民牧业人均现金收入442元,同比增长60.7%。在农、林、牧、渔各产业中,增幅遥遥领先:比种植业高40个百分点,比林业高50个百分点,比渔业高55个百分点。多年发展,海南畜牧业终于“井喷”,领跑海南农业。
养殖业助农户增收
你家养几头猪?屯昌县西昌镇农民,现在见面都问这个。因为养猪赚钱快,养一头能赚300元。
王广儒是西昌加令坡村农民,到7月初,他卖了20头肥猪。
“大伙现在抢着养猪。”王广儒说:“西令坡村快成养猪专业村了,40多户人家共卖出420头肥猪,每户增收超过3000元。”
今年屯昌涌现一批养猪专业村,户户养猪超过10头。去年底,屯昌县拿出1000万元资金给农民贴息贷款,在全县创建18个屯昌黑猪养殖示范村。
全国畜牧业正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传统的农户养殖逐渐退出,在不少地方,多数农民并没有从这轮畜产品高涨行情中获益。但海南是个例外。
畜牧业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海南摸索出多种模式,如罗牛山公司与温氏公司的“公司+农户”,通过提供技术、资金,带动数千农户养殖致富;嘉积鸭农民专业合作社、文昌鸡养殖协会,不仅带动农民致富,还做大地方特色品牌。
在规模养殖快速增加的同时,农民广泛参与的养殖小区、养殖示范村也迅速崛起,成为海南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在海口、儋州、屯昌等地,养殖已经成为不少农户的主要收入。
每天有4000多头猪卖出岛外
有种观点认为,畜牧业“井喷”,是运气好,碰上好价格,畜禽大量产品出岛。
的确,上半年畜禽产出岛势头前所未有:生猪出岛75万头,超过去年全年3万头;文昌鸡出岛量在增加,全年有望达到2500万只;嘉积鸭开始进入广东各大酒店。
但这并不是“运气好”可以解释的。
去年5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供应偏紧,原因有两个:20多个省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少猪死亡;前几年猪价偏低,养猪业呈萎缩之势。
但这两个原因在海南没出现。
1999年,海南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并开全国先河,把全省作为无疫区来建设。先后投入1.3亿元,从制度到装备,从人员到体系,全方位建设无疫区,为畜牧业撑起一张巨大的保护伞,不仅成功防御禽流感疫情,也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堵在岛外。
在猪价低迷时期,海南没有放松畜牧业,而且加大投入,给龙头企业补贴,扶持大型种猪场。
本轮畜禽产品行情高涨只是给海南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人们看到海南无疫区建设的成果。
5年前,海南人吃的猪肉,比广东、广西等地要贵,而现在正好反过来。原因很简单,5年前,猪肉海南要调进。但现在,海南每天有4000多头猪卖到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甚至港澳地区。
在海南农、林、牧、渔四个主要产业中,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越渔业、林业,成为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今天,海南畜牧业的新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出口基地。
美国企业来海南争当猪王
“我们不仅要兴建饲料公司,我们还要在海南拥有数十个万头猪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海南猪王。”7月29日,美国艾格菲集团在海南全资的杰禾科技饲料公司开业,该公司中国区总裁熊俊宏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
艾格菲集团来自美国,资金雄厚,主营畜牧,已在上海、江西等五省市区建大型生产基地。
为什么进入海南?熊俊宏解释:发展畜牧业海南条件得天独厚,四周环海是疫情天然屏障,生态环境保持得好。在中国投资布局中,艾格菲集团将海南定位为高端畜产品生产基地。
看好海南畜牧业前景的,不仅仅是美国企业。韩国一家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多次深入海南考察,有意在海南建一个生态养猪场,定向供应韩国。
种种迹象表明,海南畜牧业已进入加快发展期。上半年海南新增养殖专业村、畜禽养殖小区132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3万个。与此同时,新建万头猪场13个。
在海南大农业布局中,畜牧业以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受到政府更多重视。日前,省政府决定,今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畜牧业。
下半年验收海南无疫区建设
畜牧业快速发展,大量产品往哪里销?比如,生猪岛内每年只消费450万头,而今年有望达到600万头,多余的150万头怎么办?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指出,全国畜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海南只要抓住机遇,保证产品质量,就不会存在销路问题。
珠三角年消费生猪5000多万头,但珠三角只养殖2000万头,而且养殖规模还在缩小。珠三角市场,海南只要占十分之一就够了。
前不久,深圳企业组团来海南抛出30万头生猪订单,并且愿意给海南养殖企业以现金补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发展养殖业,除建设无疫区的品牌外,海南还有一个优势:没有寒冬,畜禽四季能稳定生长,养殖周期短,养殖成本低。养殖的高质高效,使海南成为发展畜牧业理想之地。
在全国畜牧业布局中,海南越来越被中央看好。从去年开始,国家每年给海南2000万元做大畜牧业。有关部门决定,下半年验收海南无疫区建设,一旦验收通过,无异于给海南畜禽产品贴上“优质”标签。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