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2008猪事漫谈

  • 点击:
  • 日期:2008-04-08 19:34
  • 来源:

养猪业经历了灾难性的2006,走过风雨飘摇的2007,步履蹒跚地来到2008。新的一年将赋予养猪业和养猪人什么命运?中国人能不能吃到传统的低价肉?且看老猪倌零八猪事漫谈。

一、08猪价遐想

熟悉的朋友们把本老倌捧为猪价预测的“权威”,好些人催笔者给零八猪价算个“八字”。但是,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单项或几项产品的“价格管制”,哪怕刘伯温再世,恐怕也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因此,本老倌只能来一番遐想。

既然有“市场经济”的外壳,那么价格总趋势还得大体沿袭市场规律,临时的价格管制政策只会临时打乱规则。所以,本老倌曾提到高价维持,大体上无法改变。应当指出的是,太高的价格是不现实的,因为除了政府和媒体的干预,养猪业内部的调整不可忽视,即在猪价过高的情况下,养殖者在仔猪缺乏的时候,必然把出栏个体增大,这样一头猪可以出到一头半到两头猪的肉,从而弥补了仔猪不足的现状。下面本老倌分别从影响猪价的几个要素予以分析:

1.存栏量 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生猪存栏量和母猪保育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至2007年12月,“同比分别增长6.5%和9.4%,基本达到了正常水平。”可我们认真思考一下,还是不要过于乐观的好。因为这个数据的可信度值得怀疑,当然笔者并没有指责统计部门蒙蔽民众的意思,有几个因素干扰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是安抚政策,部分猪农两眼死巴巴的盯着“政府母亲的奶头”,都想多吮几口,所以不免对自己的养殖数量予以夸大;二是大县奖励政策,地方政府为争养殖大县地位免不了对猪农虚报行为予以默许甚至纵容;三是“政绩病”影响,有些基层部门为了显示政绩,有意放大当地养殖数量。试想这样的统计数据准确性有多高呢?

再从实际情况来看,的确,07年的生猪高价刺激了部分养猪农民的积极性:规模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行外人员积极介入,散养农户自给自足的心态死灰复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负面的制约因素:部分规模猪场被“高热”弄得元气大伤,有幸逃过一劫的担心峰谷规律而蹰踌不前;行外介入者部分是冲着“政府的奶头”,大多是“不见真佛不烧香”,有的不过是虚张声势“君子动口不动手”;散养农户面对动辄数百元大钞几千克一头的小猪掂起来怕烫手,丢掉了怕跑掉。去年下半年以来,其实真正的高价是仔猪的高价,所以饲养母猪的积极性确实是高了,但去年底选留的后备母猪从产仔到育肥出栏,大多数不是今年能实现的问题。

再者疫病损失,不管是从损失的量还是对猪农的心理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综合征从前几年的高温季节发病高峰逐渐演变成不分季节,从局部暴发到全国性的散发。尽管生猪价位较高加之政府扶持,不泛火中取粟的重赏之下的勇士,但大多数人还是投鼠忌器的“懦夫”。

加上南方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规模猪场是最大的受害者。因多数猪场都地处农村,电力供应紧张时农村用电最无保障,加之出栏猪运不出去,饲料运不进来,水管爆裂,因冻饿饥渴而死的小猪不计其数。由于生活环境恶化猪的体质下降,造成的后续影响目前还难以估量。

综合以上一些情况,至少08年上半年生猪存栏不容乐观。

2.成本 抛开灾害性天气短期增加的成本不算,我们也来个“同比”,南方玉米从去年同期的1300、1400增加到2200每吨,豆粕从2400左右增加到4000左右每吨,人工工资南方从月工资六百左右增加到一千左右,饲料和生猪运输成本都增加三成以上。养猪农民虽不会算帐,但袋子里的钱有没有增加还是能感觉出来的。

3.消费 不管是从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心理来看,大多数民众还是能够承受较高的价格的,抵制只是去年突然的价格提高过快一下转不过弯来。从我国民众消费结构来看,中国人特别是城市人口的食品消费比例还不算很高,还没有达到大多数人承受不了的地步。

4.经济大环境 国家虽然出台了提高存贷利率和降低资金投放的措施,短期内对物价的影响可能只会起到缓冲作用。世界性的涨价潮冲击惯性还会延续,政府对猪肉等少数产品的限价措施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而且因投鼠忌器,这个“价格管制”不可能十分严厉。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有可能放缓,但根据中国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这一现状,也只能“适度”放缓。加上08奥运对中国经济也会有剌激作用和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惯性作用,“硬着陆”谈何容易?

综合各种情况,笔者认为08年的生猪市场走势为:由于前段肉价较高,社会上家庭猪肉储备量较低,因此春节后低价期将较常年缩短甚至不会出现节后低价期,唯南方因灾害气候的影响,压栏较多而集中释放,有可能出现短期价格下滑。五一长假已经取消,也不会出现去年那样明显的“五月猪价高峰”。同时由于南方雪灾对仔猪的影响,有可能出现7、8月份的秋初峰巅。一直到09年春节前仍将高价维持。与去年相比,价格涨跌的特点会形成马鞍型曲线,而不会出现去年那样的锯齿形曲线。

具体价位:在整体物价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排除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七月份前毛猪南北分别维持在每千克16~17元上下,7、8月南北均有望超过18元。(当然,部分地区短时间内超过以上价格非常正常)九月后可能恢复到上半年价位,然后维持在17元上下至年底。

养殖效益: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效益与07年相比将远远下降,由于仔猪天价,饲料高价,疫病影响等,外购育肥的部分猪场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二、规模化的困惑

在对07年的高价反思中,不少有志之士提出,要保障生猪产品的均衡供应和肉价的相对稳定,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是必由之路。目前先进国家的经验也说明规模养殖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水平都将有根本性的提高。政府亦出台有扶持规模养殖的政策和引导鼓励的措施;大多数人认为通过07猪价风波,为中国养猪业向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仿佛中国养猪业一夜之间将跨入规模养殖的行列。本老倌曾预测:“认为养猪业从此步入规模化专业化轨道为时尚早,以散养为主的养猪格局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人们理想中的现代工厂化生产的实现,将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其实理由十分明白:

1.管理人才十分稀缺 现有的养猪人主要是农民,中国的职业岐视让素质较高的人只往“高处”走,走投无路的农民才向低处流。请问近几年来中国农业类大学培养了多少畜牧畜医的人才,现在工作在养猪第一线的又有几人?像老猪倌我这种遍地流的浊水,都有人说我养猪太可惜了,可见如果真有高素质的人从事养猪,各位会不会笑掉大牙?

2.养猪业长期受压制的行业地位使现有从业队伍无法积聚能量 长期低价,大多亏损,“专业户”虽前扑后继,但牺牲者之众让人寒心。幸存者没有发展的力量,只有挣扎的本能。

3.资金筹集困难 现代规模养猪业从猪场设施到生产维持,所需资金量不是一般农民所能筹措的,而偏偏从事养猪这一行业绝大多数是农民。资金这玩意儿是势利的,哪里周转快利润高就往哪里流;中国养猪业目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农民从事游击战的战场,并没有分化成独立的产业,所以农民养猪资金除了自筹,唯一的来源就是农村信用社,也就决定了贷款部分只能是小额高息(其利息高出城市消费贷款一倍以上),各位设想一下:投资周期长利润低且风险大,“势利眼”的资金能大量流进来吗?

4.目前中国的养猪环境还不适合规模化 除了上文所述行业地位低下,处处受制的现状,还有很多阻碍养猪业向规模化工厂化迅速发展的因素。如:

农业人口众多,农民的趋利性决定了一旦价格比较合理且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便有众多农民涌入。规模猪场有规模猪场的优势,散养农户有散养的便利,而且养殖业和种植业一样进入的门坎低,所以“规模”和散养的博弈很难短期内决定胜负,因此,周期性的盈亏仍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相关社会服务跟不上兽药行业不规范,假药劣药(包括饲料原料、添加剂和疫苗)充斥市场,真假难辩;

检疫流于形式甚至是部门和个人创收的借口,烈性传染疾病威胁难以消除;

几乎没有行业公益性的检测机构,送检病料样品要到省级,而且准确性差收费昂贵;

各种相关研究机构更是名存实亡,或者是闭门造车,有的蜕变成商业团体的御用工具;

疫病预防的环境和机制差,小猪场遍地开花,一家有病,四邻遭殃;“养猪小区”名义上集中管理,实际上各家地盘各自做主,隐患更甚;国内比整个欧洲还大得多的范围内互相引种,互相调运产品,又没有严格的检疫,疫病传播风险可想而知;一旦有重大危险传染病发生,因政府尚未建立合理的疫病扑杀补偿机制,谁摊上谁倒霉,为减少损失只好讳莫如深,扩大了感染传播的风险;

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规模化猪场对交通电力等现代设施依赖性大,而养猪场考虑到环保问题不适合城市及近郊发展,农村这些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制约了规模养殖的发展。年初南方的一场雪灾,使南方一些偏远地区的猪场因停电断水,产品和饲料无法运输而造成巨大损失就是例证。

虽然有了政府对规模化猪场的扶持鼓励政策,我们只能看成一种引导,一种愿望,且不说这些东西对于一个真正的规模化猪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这些扶持能不能到真正的养猪人手里也值得怀疑。所以笔者认为一个“猪价风波”就会迅速让规模化实现,就会把散养户扫地出门,未免太过天真。

三、所谓的“08危机”

本老倌接触的人中有两种危机论者,一种是猪肉供应危机论,认为本年度猪肉供应将十分紧张,部分地区货源将断档,价格将达到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的地步。依据是因去年“高致蓝”的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和仔猪成活率大大下降,加之此前南方冰灾造成的小猪大量死亡存栏锐减;第二种是生猪价格危机论,他们认为:通过06年下半年猪价的恢复性上涨到今年上半年的高价运行,高价位已维持两年之久,根据历年猪价涨跌规律,下半年应该进入下跌的危险期;由于猪价的较长时期的高位运行,农民养猪热情高涨,加之政府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生猪实际存栏量已大大增加,到下半年将超过市场容量;政府动辄对生猪价格进行“调控”“管制”,加之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将促使生猪价格的迅速下跌。

前者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即使猪源短缺,只要不人为干预,市场调节机制就会发挥它固有的作用:一方面价格如果超过最高警戒价位,消费量将会锐减,以弥补货源的不足。再说价格如果远远超过盈利线,养殖者将会延长出栏时间和提高出栏体重以弥补仔猪短缺造成的猪源紧张。当然,如果政府部门进行价格干预而且措施不当,那将是另一番景象。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们其实并不了解中国的养猪业,对这次高价的形成机制也不明了。07高价其实只是以06灾难为背景的补偿性的高价,而且是以牺牲部分猪农(高热破产)为代价的,并以成本增加为推动力,对整个养猪行业来说盈利不是很丰厚,所以猪价“涨跌规律”也不是机械的,在其它的因素的影响下不一定遵循前几年的规律。关于养猪热情,到目前为止只能说不少人有这种冲动,实际动手的还只限于一部分“敢死队”员,所以这个”“存栏量”虚拟的成份很大。至于“调控、管制”,总得有货才能“控”,有物才可“管”。实际上我们的政府是十分清醒理智的,这些口号性的措施安抚民心的成分很大。去年就宣布提高今年母猪补贴额度、对“管制”的目的定义为“防止价格的过快过高增长”,就是明证。

所以不管是哪一方面,国人皆可高枕无忧,对消费者来说,中国农民有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别担心吃不到猪肉,只是不要老想着吃农民赔本的便宜肉就行。对于生产者来说,只要你养得出来,也别担心猪儿卖不出去。

四、疫病形势不容乐观

在中华大地肆虐两年之久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综合征,曾让猪农们闻风丧胆。从客观上来看,是造成这次猪价较长时间高峰维持的主要因素,也是每轮猪价高峰过后农民养猪高潮都迅即来临,而唯独这次跚跚来迟的主要原因。本老倌在去年《高热之惑》一文中说过,要根本控制本病在三五年内希望渺茫,决非言过其实。

撇开年初南方的灾害性气候,今年气候多变的特点已初见端倪:几天前还是冰天雪地,近两天南方气温回升已让老人脱去棉袄,气象预报说寒潮又将来临。加之蓝耳病毒的存在使猪只免疫系统十分脆弱,因此,本年度疫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据本老倌收集的情报,尽管猪农们因蓝耳病而加强了防疫措施,去冬至目前的季节性疾病(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等)不但较以往没有减弱,而且有加强的迹象。另外,各地均有反映目前仔猪成活率较低,本来看起来不难治疗的疾病变得十分棘手。种种迹象表明,猪病这个“幽灵”决不会让我们在08安安稳稳。

既然是“漫谈”,免不了东拉西扯。本老倌荒野村夫,所言本不可为据,“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感觉本老倌胡言乱语者请一笑置之,多少有点同感的请参与讨论意见。

来源:食品商务网

    (编辑:本站编辑)
    2008猪事漫谈-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