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探析

  • 点击:
  • 日期:2007-12-13 18:33
  • 来源: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的原因,深刻剖析了生猪生产减量化的措施以及再使用、再循环的多种模式,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为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高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中经评论·北京)一、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的原因剖析

(一)生猪粪便是农村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我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0%以上,生猪是畜牧业的重点,也是多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生猪饲养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却目益成为生态灾难。自古以来,猪粪便大多用于还田还土。但它们既是肥料又是废物,田土缺肥就用,不缺就扔,由于化肥对农家肥的替代,使大量的猪粪再难找到出路,而土地的载肥量一旦过多,就成了粪坑,造成生态灾难。据德国、美国和中国规模化生猪饲养的情况综合分析,每生产1头肥猪(1 80天,100kg重),约生产4t粪便和污水。2003年我国出栏生猪5.92亿头,结合国情,按照1头猪平均每天产粪便和污水7kg计算,全年约为7.5亿t。要解决猪粪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只有选择生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是提高猪肉品质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已经由注重数量向关心质量转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困扰人们的时期,猪肉质量就成了消费者首当其冲的要求。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生产环节控制弱、检验检疫水平低、肉品的卫生质量差,使我国猪肉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出口量极少。2004年丹麦出口猪肉177万t,出口额37亿美元。我国的出口量只相当于丹麦的23.5%,与世界最大生猪生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高猪肉品质,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是提高猪肉品质的必然选择。

(三)循环经济是防控生猪疫病的有效途径

生猪生产的成功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一旦出现疫病问题,就会把产业和企业搞垮,这已经被国内外的事实所证明。猪场疾病复杂,其中猪能引起人畜共患的疾病达25种之多。而实行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养猪场在生猪疫病的防控上筑起了防火墙。据农业部猪链球菌病调查组2005年8月对四川省安岳县的调查,安岳县与疫区乐至县、雁江区相邻。且是全国有名的生猪生产大县,但是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发生人员感染的情况。原因在于安岳县近年来大力推动的农村沼气建设,进行改圈、改厕、改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了养殖条件,在安岳县与疫区间构筑了一道阻挡病菌传播的防火墙。

(四)循环经济为生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Ll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理念上,要求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把依赖资源消耗,按照“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来发展的经济。按照循环经济原理,通过生猪生态养殖,对生猪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找到处置生猪粪便的出路,发现它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循环经济是生猪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理想选择。

二、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一)生猪生产的减量化

1.改良生猪品种,缩短饲养周期

坚持实施国家“畜禽良种工程”,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生猪品种改良,培育生长快,饲料报酬率和瘦肉率高,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猪肉低脂肪、高蛋白质要求的猪种。同时,遵循生猪生长发育规律,改进饲养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性能,缩短饲养周期,使生猪提前出栏,从而达到减量化,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开发绿色饲料

饲料是导致猪场粪便污染最主要的根源,从控制生猪养殖污染的源头人手,开发各阶段平衡饲料,提高养分消化率,降低粪便中氮、磷和金属元素的排放量是控制猪场粪便污染的主要措施。掌握生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不同要求,应用酶制剂和吸附剂等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绿色饲料,用干料或湿拌料饲喂。在日粮中降低粗蛋白,添加蛋白酶和植酸酶,补充氨基酸。试验表明,这一技术可使猪粪便中氮的排泄量减少20.87%,磷的排泄量减少17.04%。

3.改进生猪生产工艺

向科技和管理要效益,将“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作为主要技术措施,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采用“干清粪”节水工艺,使粪、尿分离,及时清粪;粪经过收集转到有机肥厂,污水宜利用地形条件进行集中处理,通过“隔渣过滤-沉淀-厌氧-曝氧”后经多级生物氧化塘净化,充分减轻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这样不仅有利于猪粪便的处理,而且又减少了冲洗用水。通过推广“干清粪,勤打扫,少冲栏”措施,将废弃物的排放量减到最低。

(二)生猪生产再使用、再循环模式

1.“养猪业-沼气工程-种植业”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

该模式的工作原理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规律,将养殖、种植、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生猪生产某一环节的产出作为另一生产环节的投入,使系统中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将生猪的开链式生产变为闭链式生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具体说来,猪场的粪水经干湿分离后,废水进入沼气池发酵;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渣和干粪用来生产有机肥,供应种植业生产和周边农户;沼渣还可以用于培养食用菌、蚯蚓,蚯蚓既可药用,又可做饲料;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供应养殖户及邻近村民做饭、照明、取暖,也可以用于发电;产生的沼液可喂猪,还可用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饲料及防治作物病虫害,生产的饲料、部分粮食及消费后的副产物用来喂猪。这样,养猪场内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农业经济体系,使猪场内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均得到资源化综合币用。在这个过程中,沼气池起到了枢纽作用,它是养猪业和种植业的纽带”。

具体模式有:(1)“猪+沼+粮”移式。沼渣(液)是通过厌氧发酵完全腐熟而且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综合型速效肥料。该模式利用沼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利用沼液防治作物病虫害,免除了农药污染,且使农作物籽粒结实饱满、品质优良。此外,沼气可用于保存粮食。江西省会昌县怀仁小流域农民用沼液代替床土调节剂进行早床培育水稻秧试验,在大田裁插了10hm2,取得了每公顷成本减少300元、粮食增产1 5%的效果。按一般施肥量,每667m2施10kg氮和磷计算,333.33hm2年种两茬作物的农田可以消纳一个万头猪场年排出的氮和磷。(2)“猪+沼+果”模式。该模式适合田少山地多,以栽种经济作物和果木为主的农户,它以农户为基础,沼气为细带,将养猪与林果种植结合起来,形威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既能较好处理养殖污染问题,又能提高水果的产量和优质品率,施用沼肥的果树,能多长5~10个枝梢,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增强,水果品质提高1~2个等级。沼气还可缓解水土流失区能源紧缺的矛盾,为水土流失治理开发提供优质、高效的肥源。一般建一个6~10m3的沼气池,可以饲养生猪5~10头、种果树0.3~0.4hm2。(3)“猪+沼+菜”模式。该模式利用沼液和沼渣培植无公害蔬菜,质量好、病虫害少。而且对猪场废弃物的利用量大,可实现“以沼促菜,以菜促猪,以猪促沼”的良性循环。从试验结果看,猪场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每10.5头猪所产的粪便可保证0.067hm2蔬菜地的施肥量;而64hm2的蔬菜基地可消纳一个万头猪场的废弃物。(4)“猪+沼+草”模式。主要利用沼液和沼渣生产水草、浮萍及其他猪草。据示范猪场提供的数据资料和经验表明,采用“猪+沼+草”模式具有下列好处和效益:一是可以节约猪饲料,每头猪可节约饲料20%~25%,即每头猪可节约50元左右的饲料款;二是可以提高生猪销售价格,喂草的猪体质增强,疾病少,有利于生猪防疫和降低防疫成本;三是可以提高生态环境效益。实行生态养猪模式,实现零排放,实现闭路循环,能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压力。此外,还有“猪+沼+茶”、猪+沼+花(木)、“猪+沼+菇”等生态模式,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2.“养猪业一沼气工程一水产业”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

该模式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几种情况相同,其运转方式是:猪粪便下池产沼气,经厌氧发酵,形成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成分,将沼气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或发电,二氧化碳用于培养螺旋藻等经济藻类。干粪装袋堆放,干燥发酵后与沼渣作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沼液经处理后可作为培养藻类的矿质营养成分,也可将沼气池的沼渣和沼液引人池塘养鱼、虾等水产品,塘泥再返田作肥料,沼气作生活燃料,并可诱蛾、灭虫。过滤后的螺旋藻可喂鱼,也可拌入猪饲料中喂猪,经烘干、灭菌后可作廉价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源,供人类食用。用沼液养鱼,可以减少鱼病的传染,提高鱼苗成活率和鱼的品质,提高池塘养鱼的混养密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鱼量。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有:“猪+沼+鱼(虾)”、“猪+沼+藻”、“猪+沼+藻+鱼”、“猪+沼+果+鱼”等。

三、加强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一)制度支撑体系

1.加快循环经济法制建设

从开展循环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的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来看,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生产者及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是其成功的基本经验。为此,建议制订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循环经济相关法律制度中以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强化生产者从产品设计到回收废弃物的全程义务。这将有利于促使生产者自觉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循环利用资源等,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2.发挥税收和补贴的经济杠杆作用

前已述及,沼气池是生猪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根据笔者对绵阳市涪城区的调查,从投人看,一般建一口8m3的沼气池,需要材料费1 000元,劳动力费用600元(含技工费),加上“三改”费用2 000元,总的费用达到3 600元。按国家农村国债项目补助标准,“一池三改”每户补助1 000元,财政补助费占其投人的28%,财政投入比重偏小,农户负担比重过大,想建池因缺资而无法建的农户占未建池农户的30%。鉴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财政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采取奖励、转移支付或补贴的办法,减轻养猪户的负担,给养猪户足够的激励。同时,建立健全税费政策,提高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对实行生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产者减免相关税费;强化资源利用和废物排放的监管,对违规排放污染物的养猪户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其产品成本。

(二)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经济”,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无法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当前应重点组织开发延长生猪产业链相关技术、“零”排放技术、系统生物质能梯级利用技术、生猪饲料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技术、“三沼”(沼液、沼气和沼渣)利用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突破生猪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种猪、饲料、饲养、屠宰、经营一体化的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集群。

(三)价格支撑体系

尽管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大于弊,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容量资源使用的价格形成机制。由于自然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的公益性,使现行生猪产品价格和成本构成中,基本上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利用排除在外。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价格和成本问题是重大障碍。从经济学原理看,生猪养殖户不支付排污费或支付的排污费不仅远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所以生猪生产具有负外部效应。当养殖户无须为其经济活动引发的负外部效应承担全部成本时,他们就会过度从事这类经济活动。外部效应通常只在没有对这种经济行为的相互影响进行适当经济补偿时产生,而恰当的经济补偿可以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减少或消除外部效应。因此,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确立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按照科斯定理,明晰产权,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保护农民的生态权益,生猪生产者应给予受损方合理的经济补偿。在生猪产品价格中不仅应包含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应包含环境成本和合理的利润。同时,政府对于按循环经济模式生产的产品,根据品质状况授予“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等称号,使其价格上与普通食品拉开较大差距,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这些产品,政府采购生猪产品时,优先安排向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产者购买。通过有效的价格形或机制,使市场条件下生猪循环生产环节有利可图,这样才能形成生猪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其快速发展起来。

(四)质量监控支撑体系

健全药物残留监管控制体系,加强和规范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生猪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和监控,优化生猪生产大环境,建立生猪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安全保障体系。

(生态经济,西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昌洪,霍学喜)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编辑:本站编辑)
    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探析-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