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十大原则

  • 点击:
  • 日期:2005-01-27 10:11
  • 来源: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十大原则 一、国际竞争原则 随着我国成为WTO的成员国,农业进入国际循环的竞争行列已经成为必然。中国农业生产必须符合国际农产品生产的发展需要,大宗农产品应向大规模作业、专业化生产努力;特色农产品应在高科技含量、成本投入、挖掘深度和广度上努力。各种农产品都应当纳入产业化经营的大体系之中。通过调整,不断释放农业生产的各种能量,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市场导向原则 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已经进入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略有节余“的阶段,居民对农产品的市场选择要求越来越高,几乎接近苛刻程度。农业结构调整应当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进行,当居民的肉、奶、蛋等消费比例上升时,畜牧业和饲料的生产就应当有一个大发展;当居民的消费进入高标准要求时,各种“环保食品”就应当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预测农产品的潜在市场更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讲究效益原则 市场经济并不是慈善经济,相反,它是一种优胜劣汰、存亡较量的经济。竞争是经济效益的竞争,任何企业、任何产品,都不允许在零效益甚至 是负效益的情况下长期运行,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某些农业行业萎缩甚至消失是正常现象,应当吸取日本等国的经验,允许部分失去竞争能力、生产成本高于进口价格的农产品逐渐淘汰。农民收入提高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 四、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国家都有与他国不同的具体情况,都不能照搬他国的现成经验。中国是一个大国,不但应当有自己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而且国内各个地区也应当因地制宜,各有特色。讲究因地制宜,不能只注意自然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还要特别注意人文环境等社会环境特点。我们习惯上常说“人以群分”,不同地域的人口具有自身思想习惯、社交方式、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开放程度等等各自特点,不同民族之间是这样,同民族之间的不同群体也是这样。在实行农业结构调整时,不但应当消除“长官意志”,而且要防止急于求成的思想。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共同要求。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升级和衔接等等,绝对不能做”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坏事、蠢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生态经济学和现代系统管理的原理,对不同地区、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农业状况进行最大的优化和管理,使农业经济实现持续、高效、低耗、协调的发展。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综合技术体系,既包括农业技术体系,也包括生态技术体系、经济技术体系、社会科技体系和知识培训体系。体系内部的和谐统一和有序运动,能使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循环体系更快地向高层次运动,尽快促进系统生产力的提高、 六、粮食安全原则 中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稳定是世界稳定的基础。从现象上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生产成本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种粮不如买粮”的观点似乎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然而,一旦中国的粮食不能自给,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思潮就会连同“卡住咽喉”的经济手段席卷而来。因此,我们只能选择下决心降低生产成本的路子,而绝对不能将自己的口粮寄托在人家的“米袋子”上。在国际竞争中可以或者说应当放弃的,只能是不影响我们粮食安全的一般性农作物。 七、科技领先原则 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力各个要素相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推动力。农业科技与农业劳动者结合,可以形成高素质的农业生产劳动大军,使农业经济从“体力经济”向“智力经济”转化;农业科技与农业劳动工具的结合,可以确立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化;农业科技与农业劳动对象结合,可以实现各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获得大自然的更多奉献。中国需要尽快将转基因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网络营销技术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经营之中,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运行。 八、产业化经营原则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普遍走过的道路,没有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的结构调整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就只能在小生产的圈子里徘徊。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机械化为基础,因为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替代农业劳动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变农业的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要以专业化为核心,因为农业专业化能够实现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能够推动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各类人力资源的专业特长;要走贸工农一体化之路;发挥农业与工商业的合力效应,用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和管理农业,使农业产业尽快摆脱天然落后的“弱质”状态,形成与非农产业同等能量的市场竞争力。 九、农村城镇化原则 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农村的城镇化和城市化。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规划中,必须胸怀大局,放眼未来,高起点,高目标。农村的城镇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要高度重视在农业中心地带发展城镇化经营,促进交通、通讯、文化、体育、旅游、饮食、信息、金融、保险、贸易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打好基础。城镇化要充分注重地方特色,不同的城镇应当以不同的经济职能为中心,不能千篇一律,这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合理分配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十、政府保护和引导原则 农业需要保护,世界各国都有农业保护的历史和现实。在WTO框架下,中国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引导正在经历着三大转变:一是由数量保护向质量保护转变,积极鼓励优质农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新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态势,缩小甚至放弃传统落后农产品的生产;二是由投入保护向科技保护转变,在扶贫济弱和科技开发的两难选择中,逐渐向后者倾斜,以科技开发带动落后和贫穷面貌的改变;三是由经济利益保护向竞争地位保护转变,逐步形成一种以农产品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重点,以期货市场为方向,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使产品既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又能够象工业产品一样核算社会成本,并获得平均利润。只有这样,农业才能获得自身的造血功能,农民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向市场索取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而不需要直接向政府索要现金补贴。
    (编辑:超级管理员)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十大原则-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