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我国畜牧科技现状和发展战略

  • 点击:
  • 日期:2005-01-27 10:11
  • 来源:
我国畜牧科技现状和发展战略 建国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畜牧科技在整体水平、科技投入、源头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2l世纪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畜牧科技人员必将肩负神圣使命,任重而道远。 现 状 一、科技资源 1.机构与人员 我国科研资源集中分布于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企业及高等院校,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校为主,试验发展和开发研究以企业为主。 畜牧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收入和非财政拨款收入,少部分是借款和各种捐赠。政府财政拨款收入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下达或企事业单位利用政府资金委托研究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经费,非财政拨款收入包括技术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 二、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畜牧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国共累计取得畜牧类重要科技成果近2000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1100余项。中国美利奴羊、瘦肉型猪品种的培育,马传贫、猪瘟疫苗的研制和动物血吸虫病的控制,畜禽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饲养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绩。 1.畜禽遗传资源 中国是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着手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根据品种资源调查及2001年“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核,我国畜禽遗传资源有20个物种,576个品种和类群,其中地方品种 (类群)为426个, 培育品种有73个,引进品种有77个。 与此同时,开展了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原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两种保存方式的保护体系,细胞保存、基因保存、畜禽品种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与进展。 2.畜禽新品种培育和良种繁殖 “六五”以来,我国种畜禽选育及选种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选育出了以“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 “中国美利奴羊”、“中国荷斯坦牛”、“南疆黄牛”、“瘦肉型北京鸭”、“48—50支半细毛羊”、 “中国草原黄牛”、“黄羽肉鸡新品系”、“节粮型小型蛋鸡”、“中国西门塔尔半”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良畜禽新品种 (系).这些畜禽新品种(系)及配套系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了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目前,我国猪、肉牛、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0%、30%和55%。 良种繁育技术特别是胚胎移植、体外授精、牛羊胚胎性别鉴定、核移植、显微授精、单克隆抗体和核酸探针、胚胎细胞克隆、体细胞克隆等高技术研究达到了较高水平, 为加快制种速度、加大供种力度提供了技术支撑。以现代遗传育种理论为指导,利用DNA重组技术,改变了常规杂交的基因导入方法, 加快了育种进程。应用遗传工程改变动物基因型、对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位,QTL遗传标记应用于选种(MAS)等,标志着我国分子育种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疫病诊断与防治 建国以来, 我国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研制的兽用疫苗,基本控制或稳定了51种主要畜禽疫病。一些新型疫苗的研制,有效解决了对畜禽疫病预防效果不好的问题。此外,在兽疫发病机理、疫病检测和快速诊断、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兽医病毒学、免疫学、病理学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并开始取得成果。 4.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科学是饲料工业的主要技术支撑,饲养标准、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营养成分、计算机配方技术是其主要研究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猪、鸡、牛、羊等主要畜禽上, 分别于1986—1987年发布了猪、鸡、牛、羊的国家饲养标准(后被调整为行业标准)。饲料营养成分表是饲料配方设计必备的工具资料,1959年由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饲料营养成分表 (第一册)》。文革结束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组织下,对猪、鸡、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进行了统一,于1984年完成了“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并研制了“中国饲料数据库”,建立了“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计算机辅助配方技术已在全国广泛应用,参与计算的指标也由初期的消化能、蛋白质等几项主要指标发展到各种氨基酸、可消化氨基酸、主要微量元素等生物学有效成分,计算方法也由单纯的线性规划向多目标规划发展。 5.牧草品种选育及草地改良 通过不同的育种技术和方法,培育出一批适于中,国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到2003年底,经国家牧草育种委员会审定的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计有268个,其中,新育成的108个,地方品种40个,引进品种76个,野生驯化28个。 在退化沙化、碱化、草地改良、草地生态系统以及草地配套技术的研究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其中遥感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对牧区雪灾、火灾和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的试验研究,缩短了我国与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6.动物生物技术 以动物基因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重点的分子育种技术近些年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动物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独立开展了猪的结构基因研究,与美、英协作进行的鸡基因组测序工作也已完成。从猪、鸡等动物中克隆功能基因10多个, 主要涉及肌肉生长、脂肪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猪的产仔数基因FSHp基因的发现,获得了国内外专利各1项,检测了种猪3万多头,为培育高产仔数猪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乳腺反应器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1996年研制出转基因羊,从乳汁中得到凝血因子Ⅸ蛋白。 1999年得到一头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2000年,4只含有人a—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转基因山羊问世。在牛和羊中利用体细胞克隆进行转基因的技术平台已经构建完成。 三、存在问题 1.源头创新少,整体水平落后 比较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各学科发展水平,我国畜牧科技总体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0-15年前的水平,研究开发仍处于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的状态,基础研究尤其薄弱, 源头创新少。也正是由于畜牧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据FAO统计资料,2002年我国牛胴体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发达国家的53%; 每头产奶母牛的年产奶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4%, 发达国家的45%;猪肉、羊肉、禽肉、禽蛋的单产水平也大体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表1)。发达国家猪的出栏率已经达到160%以上, 肥育猪体重达90-110千克的饲养天数缩短到150—165天,饲料报酬3.0: 1以下, 胴体瘦肉率60%以上,母猪年提供商品猪20头以上; 我国猪出栏率比世界发达国家低近50个百分点。 2.科技投入低 在农业内部,畜牧业的科技投资比重一直偏低。畜牧科技投入与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极不相称,也与畜牧业日益重要的产业地位极不匹配。如果以种植业做对照,种植业投入在农业中的比重约60%-70%。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 总体投入已经很低,而在农业内部,对畜牧业的科技投入仅为农业科技总投入的10%。畜牧科研单位经费匮乏的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 3.科研与生产脱节,成果转化率低 畜牧科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在行政管理上属于各级政府,受政府行为,和政府、机构各方利益等因素影响呈条块分割状态。科研系统、推广系统和生产系统之间的联系存在障碍,形成了同一生态区内几单位同时开展相同或相似科研项目的现象,科研项目的多头管理和部门(地方)利益保护,加剧了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科研开发脱节的情况依然存在,已有科研成果也未能很好地转化利用。目前我国畜牧业的技术应用效率仅为75%左右, 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90%以上。科研单位运行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改革的滞后和近些年出现的科技浮躁现象,使畜牧科研很难出现突破性的成果。 我国畜牧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畜牧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人类增加动物性食品供应,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展望未来,畜牧业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发达国家主要依靠高新技术推动畜牧科技向更高层次发展,发展中国家仍将依靠常规技术的作用,同时辅以高新技术应用,发展高效、低耗的畜牧业。畜牧科技的发展将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成果,根据人类对生活水和食品质量的更高要求,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一方面将更加注重于解决产品和生态环境质量问题,致力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特别是各发展中国家都将结合本国的资源状况,增加畜产品的有效供给量,不断改善畜产品生产及人民膳食结构。 根据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目标 (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500万吨、3600万吨、2500万吨)和对国内外畜牧科技形势的分析、判断,科技部农业科技问题研究专题组提出了畜禽育种技术、养殖技术、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战略。 一、畜禽育种技术发展战略 畜禽品种是畜禽生产的对象,也是畜禽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而且还是畜禽生产过程中一切科学技术的载体。畜禽品种通过自身的生产能力、品质、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特征特性,决定了生产力的水平、产品的商用价值。 未来6—20年中,畜禽育种的战略重点是系统性的在分子水平上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重点发掘优异的新材料、新基因,走发掘与引进相结合的道路:以畜禽生产能力的提高作为最基本的育种目标,通过不断提高品种生产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将优质、专用化新品种作为畜禽育种创新的重点;加强高新技术在育种技术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育种技术的升级,实现高新技术的实用化、高效化和安全化,大幅度地提高畜禽育种效率,增加畜禽品种的科技含量。 畜禽育种技术将实现三个转变:即育种目标由高产向高产、优质、专用方面转变,育种技术由常规育种技术向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转变,畜禽品种由高产型向高产、优质、专用、资源高效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养殖技术发展战略 畜禽养殖是近20年发展最快和未来20年需求旺盛、成长性最强的行业。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今养殪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环境的友好和产品的安全,以及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发展健康养殖、杜绝餐桌污染以及善待动物等。 养殖技术发展的战略核心是根据我国农情建设高效率高效益和优质化的现代养殖业体系,一条线是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推进规模化养殖升级;另一条线是通过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动传统的户养模式技术升级,发展健康养殖和特色养殖。 三、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战略 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研究向着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微观方面如病原基因研究模式及重点在发生变化、重视生物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以及加强动物病原基因的开发性研究;宏观方面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对畜禽的影响及其与畜禽传染病的相互关系,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减少对饲养环境的污染等。 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有效控制部分传染性的寄生虫病和人兽共患病,建立和完善防止国外动物疫病人侵的检测检验技术和完善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应急反应系统。战略的重点是:动物防疫基础研究和提升传统兽医生物制品水平,加快兽医生物制品的更新换代。
    (编辑:超级管理员)
    我国畜牧科技现状和发展战略-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