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摄影师定格珠江新城变迁 广东省博物馆所在曾是养猪场(图)

  • 点击:
  • 日期:2011-10-03 19:05
  • 来源:广州日报
许培武拿着珠江新城老照片。

黄埔大道后面曾是菜地,江西农民在那里以种菜为生;大剧院所在地曾是一条河涌,有小竹排绕来绕去;省博物馆所在地当时是养猪场,政府说要搬迁,养猪人就一人抱一只猪上车去……作为广州的一张新名片,如今的珠江新城现代亮丽,过去这里却是一片郊野之地。摄影师许培武通过镜头,记录下那一段早在你我记忆中淡忘的岁月。

14年前:

竹排漫布小河涌

1992年,广州市决策者把目光投向城东,一块从珠江边直抵黄埔大道的土地,从此得名珠江新城。6.6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寄予“广州新城市中心”的厚望。第二年,《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综合规划方案》出台,两千年历史的广州第一次跳出老城区,提出一条全新的城市中轴线概念。

1997年,刚刚具备开发条件的珠江新城,一起步就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的横扫,广州写字楼市场几乎全线停顿。这一年,摄影师许培武敏感地预见到,这片土地将迎来一场大变,把镜头对准了珠江新城。“黄埔大道旁是一条做木材生意的街道,后面大片菜地,江西农民在那里以种菜为生。现在省博物馆的地方当时在养猪,大剧院的地方是一条河涌,有小竹排绕来绕去。”梦想中的新城市中心,仍是一派田园牧歌的乡土景象。

“当年,许多四川人在积水潭涌边上养猪谋生,当时政府说要在一段时间内搬迁,这些养猪的人就得给猪搬家,猪肯定不好赶,所以急起来的时候一人抱一只猪,就这样搬上车去。”许培武站在省博物馆前回忆着昔日场景。

10年前:

城市中心只是一片大荒地

1999年,珠江新城的拆迁基本完成,但是建设进展甚缓。所谓的新城市中心只是一片大荒地,仅有两座政府办公楼撑场,摩天大厦争夺天空的景象仍停留在规划效果图上。“2001年以后,珠江新城变化不大。”每次拍摄都相差无几,许培武于是把目光暂时移开。

据介绍,上世纪末,对已经累计投入50亿元的珠江新城,到底是变身地产项目快速出手,还是静候经济复苏,各方争议不断。内外交迫,决策者启动珠江新城规划检讨,不仅没有把珠江新城降格为第二个五羊新城回笼资金,反而决定把它逆势提升。

避开了广州最艰难的时期,2003年,压在台面三四年的《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终于亮相。检讨以后的珠江新城,定位从新城市中心提升为CBD核心区,更明确了其中央商务区的地位。蓝图铺展,前景开阔,市场重获信心,珠江新城再上路。

3年前

照片里的“少年”在“长高”

按照当年规划,珠江边将建设电视塔、超高双子塔和四大公共建筑。许培武记得,2004年,广州向全球建筑师发出“英雄帖”,为地标建筑征集设计方案。设计书纷至沓来,歌剧院、“小蛮腰”、新图书馆……珠江新城成了扎哈·哈迪德等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师挥洒才情的舞台。

2005年,在六大标志性建筑相继破土动工的带动下,珠江新城迎来新一轮启动。卖地大战中,珠江新城一再刷新广州地王纪录,一度空旷寂寥的大荒地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第二年,许培武的拍摄点重回珠江新城,每隔一个月,他都会发现照片里的景物又变样了:珠江新城就像个青春期的少年一般每天在“长高”,地标之一的“西塔”,也创造着主体结构施工两天一层的速度。

2008年端午,许培武拍摄了一组猎德村民划龙舟的照片。背景里,“小蛮腰”爬升到最细的腰身处,猎德村民就在珠江新城大工地的包围中敲锣打鼓、起船出涌。一切都在迅速地变化,半年后,“小蛮腰”主体结构完工,猎德村改造如火如荼。亚运前夕,花城广场仍旧处处工地,半年时间,烂地全部变成绿化广场,一个月之内,广场3万多块地砖全部铺好。

如今翻看1997年的照片,许培武发现它们仿佛已在历史远处。水乡渐渐远去,高楼拔地而起,广州市政府花费近20年,投入数百亿元,打造出这个载动广州国际都会梦想的珠江新城。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珠江新城惊艳登场,广州藉此扬名。

    (编辑:admin)
    摄影师定格珠江新城变迁 广东省博物馆所在曾是养猪场(图)-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72)
     
    97.2%
    踩一下
    (5)
     
    2.8%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