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龙:下一步如何科学提高湖南猪生长速度
- 点击:
- 日期:2014-02-10 09:14
- 来源:湘声报
2月8日下午,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印遇龙来到潇湘华天大酒店委员报到处时,没有人认出穿着白色运动鞋、手拖行李箱的他,但得知其是“新科院士”,周围的委员和工作人员都投来钦佩的目光。
当被人称为“印院士”时,印遇龙连连摇头摆手:“我不喜欢被称为院士,我让学生们还是叫我老师,这样才亲切。”
2013年12月当选院士后,印遇龙的生活和科研并没有改变,但他表示,如果自己当选可以对生猪养殖行业有所促进,他会因此感到欣慰。
印遇龙专心科研,经常要带着学生到各地生猪养殖企业去收集数据、指导生产,鲜有时间关注社会新闻,但他对于中共十八大以来党政机关作风转变颇有感触,“会风、文风都更加简洁真实”。他认为,基层公务员待遇应适当提高,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有的才千把块钱,确实有点困难”。
作为全国生猪产业联盟理事长,印遇龙曾多次提交关于生猪养殖的提案,这次仍然不离本行。湖南是生猪养殖大省和消费大省,自2004年起,湖南外调和出口的生猪已经超过四川,居全国第一位。但与养猪发达的欧洲国家相比,湖南母猪生产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印遇龙告诉记者,以每头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量指标统计,丹麦、比利时为30头,法国最好水平为28-30头,而中国最好的养殖场水平只有20-21头,差的仅有13-15头。
此外,受资源状况、经济条件等制约,湖南规模化养殖主要集中在城镇附近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过分集中的密集饲养,意味着将要在相对较小的土地面积上处理大量的猪粪、尿等排泄物,使得该地区本来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而滥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由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湖南畜禽产品扩大出口的瓶颈。
因此,印遇龙建议,在全面调查湖南母猪养殖状况的条件下,针对母猪的生理功能,开展母猪减量增效研究,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及利用年限;同时开展低氮饲料、无抗生素饲料开发,从源头控制生猪养殖氮排放及肉产品安全。
此外,印遇龙还希望政府可以支持本地生猪的养殖研究。“湖南老百姓都喜欢吃土猪,本地猪好吃但生长速度慢,我们下一步想研究如何科学提高本地猪的生长速度。”
原标题:印遇龙:下一步如何科学提高本地猪生长速度
- 2023-02-08他们养猪成本是多少?你的猪场相比如何?200多家机构对牧原、
- 2022-12-15“一头猪”撬动数十亿产业规模!恩平如何发展“猪经济”?
- 2022-11-28紧急!今年最强寒潮将于今晚来袭,30省受影响,零度线或逼近广
- 2022-11-25目前规模猪场粪污处理主流模式有哪些?猪场废水梯度处理方式具体
- 2022-11-10猪场如何避开环保“生死劫”,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 2022-10-08如何成功避开“环保劫”,实现粪污“零”排放?这家猪场找到了一
- 2022-09-21豆粕价格急速上涨,养殖业少吃“豆粕”行不行?豆粕“减量替代”
- 2022-08-11800头猪只剩下2头!如何避免惨剧再次发生?“十要十不要”必
- 2022-07-26二元母猪场如何做到PSY28?丹系良种基因或是国内生猪产业提
- 2022-07-15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稳猪价,牧原、新希望等猪企巨头纷纷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