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猪企业绩集体承压,“成本战”中谁能笑到最后?

  • 点击:
  • 日期:2021-04-19 09:07
  • 来源:中国商报

一季度上市猪企的净利润纷纷遭遇“滑铁卢”,目前看只有牧原股份“一枝独秀”,净利润同比大增约70%,平均每日都能净赚约8000万元。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下跌,上市猪企如何扭转业绩?牧原股份能笑到最后吗?

上市猪企业绩承压

 

 

除了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排名前10的上市猪企的业绩称得上“一片狼藉”。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先后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均大幅下滑。其中,生猪销量、收入排名第二、仅次于牧原股份的正邦科技净利润同比下降66.32%-77.36%;市值超过800亿元的新希望净利润同比下降88.94%至92.62%;“小龙头”天邦股份净利润同比减少了50%-60%。

对于净利润的下跌,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均称是受生猪价格下跌的影响。在公布业绩前,上市猪企对行业的长期行情依旧看好,新希望相关负责人曾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预计今年的猪价有望维持高位,但不会产生新的历史高点。但是,目前上市猪企迎来的是持续下跌的猪价,以及利润的缩水。

根据销售数据报告,新希望、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的生猪销售均价都在23-26元/公斤左右,分别环比下降20.01%、13.88%、7.88%。按照17元/公斤的成本计算,新希望、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生猪毛利润已经缩窄至6-9元/公斤,而在2020年7月份,生猪毛利润还在20元/公斤左右。以此来看,上市猪企业绩接连大跌并非意料之外。

一季度成绩单出炉后,资本市场也受到影响。截至4月15日上午11时,一季度销售业绩排名前10的上市猪企股票中,只有牧原股份逆势上涨,其余股票均有3%-5%的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猪企若将实现提升业绩的希望寄托在生猪价格的再度上涨,或不太现实。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今年猪价的整体走势来看,全年猪价的高点应该已经出现在今年的春节前了,后期的猪价总体上将会出现稳中趋降的态势。当然在国庆、元旦等节假日,猪价会因季节性消费增加的原因而出现季节性反弹,但是总体还是处于下降通道。”

 

牧原股份日赚80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当前处于“猪周期”下行时期,牧原股份净利润仍同比大增70%。根据业绩预告,牧原股份预计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亿-73亿元,同比增长62.17%-76.70%。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生猪价格波动虽是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未来公司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牧原股份平均每日能赚得约8000万元的利润。牧原股份靠什么实现净利润的逆势增长?根据牧原股份的公告,虽然一季度生猪价格有所下降,但由于公司生猪养殖规模有所扩大,一季度销售生猪772.0万头,同比增长201.09%。养殖规模扩大,从而使得销售量同比大幅增加,这或许是公司本期经营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

全国市场上约有一半的猪来自牧原股份。据中国商报记者统计,今年3月份牧原股份凭借283.3万头的出栏量占到10家上市猪企总出栏量的44%。

在一季度业绩比拼中,牧原股份显然以绝对优势胜出,成为本轮“猪周期”的大赢家。一位国内上市猪企负责人告诉记者:“龙头企业的真正优势不在于跟着周期波动,而在于依靠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能在猪价高时比平均水平挣得更多,在猪价低时,别人亏损公司还能不亏,或者即便大家都亏损公司能少亏。而如果到了龙头企业也亏损的时候,那么全行业必然又会有大量的产能退出,生猪供给大幅减少,届时又将迎来猪周期的上行。这才是在猪周期里面投资龙头企业的真正意义。”

“以量补价”未必行得通

 

 

新希望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告诉记者,在生猪价格下行周期,优秀猪企可以通过成本优势实现跨周期成长。判断上市猪企的业绩走势不是单纯看猪周期和猪价,而是运营效率优势带来的超额回报。

虽然牧原股份将业绩增长归功于销售量的增加,但是目前来看,对其他上市猪企来说,一味增加产能,“以量补价”的策略可能行不通。以目前一季度销售成绩在上市企业中排名第二的正邦科技为例,企业的生猪销量增长越快,价格回落就会越明显。

控制成本才是上市猪企之间比拼的重点。新希望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本轮周期来看,拥有较强成本边际优势和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的猪企业绩兑现将更为充分。值得关注的是,牧原股份采用的自繁自养的养猪模式在控制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

而自繁自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不需要外购仔猪。为何有那么多企业以外购仔猪起家?朱增勇表示,相比较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养殖端外购仔猪需要投入的时间、资金要少,养殖周期也短。

“若采用自繁自养模式,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养殖端首先需要购买后备母猪,等到后备母猪长到150公斤左右才可以配种,从后备母猪到商品猪出栏至少需要12个月以上。而猪企外购仔猪,利用已有建设,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断奶仔猪就可以进行育肥,从购买到出栏,所需的时间大概五六个月。”朱增勇说。

除了牧原股份,新希望也开始向自繁自养模式靠拢。新希望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繁自养模式在生物安全防控、养殖场硬件设施和降成本这些方面都优于“公司+农户”模式。现在,“公司+农户”模式在公司的出栏结构中占比较高,后续公司会在继续发展“公司+农户”商品猪养殖模式的同时,逐步增加投入于自繁自养模式上,提高自繁自养模式在出栏总量的占比。

“成本战”中谁能笑到最后

 

 

生猪价格下跌,成本决定了上市猪企的盈利规模。按照当前的成本,对养殖端来说是亏损的。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以当前育肥成本线推算,对于部分育肥户来说,按照22-23元/公斤的猪价,当前即使出栏140-150公斤以上的大肥猪也仍旧会亏损,出栏标准体重的猪更会加重亏损程度。而自繁自养大型猪场也希望猪价抬升后出栏标准体重的猪,提升盈利。

目前,“仔猪争夺战“正在上演,上市猪企把降低成本的希望放在了提高仔猪成活率上。根据牧原股份对外公布的仔猪销售均价,仔猪2019年为1201.44元/头,同比增长209.70%,2020年1-9月涨到1985.49元/头。

“只要供应增加,生猪价格就会回落。对养殖端来说,有效做好管理,及时淘汰一些生产性能比较差的母猪,才能降低仔猪成本。如果每头母猪提供的有效仔猪数能够提升,也就能够将现在每头仔猪的成本由500元降到300元左右。”朱增勇说。

正邦科技一季度淘汰低效能繁母猪35万头,2021年上半年预计会淘汰约40万头性能相对较差的母猪。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淘汰性能较差的母猪是为了更新一批性能更好的种猪,既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升未来产能。新希望方面也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稳定与好转和低效母猪的逐步淘汰,企业平均生产效率会逐步提升。

 

来源:中国商报

 

    (编辑:芳建)
    猪企业绩集体承压,“成本战”中谁能笑到最后?-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